在这里,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鸡头与凤尾,大家会选哪一个呢?
我从小是在十八线小城市长大的,哦不,不能叫之为城市,它是一个淳朴的乡镇,但是这个乡镇教育设施竟然十分完备,从幼儿园到高中,它一律齐全。我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要是这个镇还有大学的话,也许我大半辈子都不会离开这个乡镇了吧,没错,我在这个乡镇读了十三年的书,直到大学,才到了一个三线城市。
在我们那,我算是优等生,最差也是前二十,一直作为全校的希望。可能你们会很惊讶,让我说句数据吧,我的母校现在升学率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都是专科。剩下的百分之九就是本科了。我们这一届,本科考了十五个,我们班六个,一个纯文化,还有五个是艺术生(包括我)。也许你们又会震惊了,觉得这么差吗?哦不,在我的认知里,这已经够好了,其实,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那么优秀。我身边的同学也很努力,但同一道数学题讲了五遍,你换一个数据给她重做时,她还是不会。并不是所有人都很适合读书,尽管她们真的很努力。
到了大学,军训聊天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在说,在这所学校读书的都是差生吧(我当时不敢插话,考上这所大学,我还高兴了好几天),最明显的比对,大部分人是把这所学校当成是七八志愿,而我,把这所学校作为第一志愿。而且,如果不是作为艺术生,我想我还考不上。
因为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以身边的人都特别优秀,班上大多数人家境都蛮殷实,每个人也特别优秀,有的学过播音主持,有的学过跳舞,有的学过模特,有的学过摄影。而我,除了经历了历时一个月的集训,考了一次联考,什么也不会,完完全全是个纯种小白。
农村出身的我,没有学习这些特长的机会,而且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我一直都不是很自信。
才进大学,这个班上的同学都十分光鲜亮丽,小姐姐们妆容精致,好看自信。而我,真的就是土肥圆,于是巨大的落差我开始自卑。本来生性活泼的我实在插不进去她们讨论的各种关于化妆啊穿着打扮啊之类的话题,因此和班上的女同学们都玩不到一块去。但我想着既然交不到朋友,那我就好好学习吧,争取拿奖学金补贴一下生活费,但是这是大学了,基本属于素质教育,要想拿到奖学金,是看综合排名,也就是理论成绩加平时成绩再加活动分。理论成绩对于我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平时成绩我真的没有特别理想,因为我的专业,我的课大多数是摄影啊,表演啊,影视啊之类的。从来没有接触过摄影机的我,每次的作业都拍摄的一塌糊涂。每次表演老师点名举手上台表演,我也是惶恐不安。也许你又会说,你不是这么外向活泼吗?怎么不敢举手呢?是,我的确很外向,但是我在这些优秀的小姐姐面前真的很自卑,我害怕出丑,害怕如潮水一般的嘲笑向我涌来。所以我的平时成绩也就那样,活动分也只是因为在两委挂了个闲职加了几分。综上,期末的时候,我没有拿到心仪的奖学金。也许你会说那你去拿助学金啊,是,我的确想过申请助学金,因为我们的学费真的特别贵。本来我以为,这个专业的小姐姐们应该不会看得上助学金,但是我错了,有些人拿着苹果,穿着耐克依旧去申请这笔钱。而且没办法,她们和辅导员关系好,辅导员还同意了,而我只勉强拿了一个三等。对,没错,我还犯了一个大忌,我和辅导员关系没有特别好,甚至我不是很喜欢他。我基本属于从来不出现他跟前的无名小卒,因此校内兼职我也没有找到。
于是,我每天生活在自我怀疑当中,突然没了方向,开始迷茫,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怎么办。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一学期。那个时候的我很讨厌自己,从前那么开朗活泼的我去哪了?我怎么这么差劲啊,每天自我反省,同时也很来到了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
所幸后来,回家看到父母苍老的容颜,每天繁重的农活,以及粗糙的双手时,我决定了,我要改变,让自己优秀起来。所以,第二学期的我,不在寝室颓废,开始泡图书馆,准备四级。摄影技术不好,我就去学校器材室借,周末去拍风景拍人。不会表演,我就经常看默片,观摩表演技巧。普通话讲的不好,我就每天在无人的地方练,直到不被人嘲笑我这蹩脚的普通话。周末就去兼职,充实生活的同时也补贴了自己扁扁的荷包袋。每天晚上还去跑步,锻炼身体顺便减肥。
我相信,尽管成长混沌焦灼,生活难捱刻薄,但是成长就是一种酸甜苦辣的过程,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成为自己最想变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