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功能学习第一次作业
本来我是本着复习的目的加入人体形态功能学习的,结果发现学到了不少新知。不由感叹基础学科真是常学常新。
这篇文字主要列一下我这次学习的新知吧:
1.眼球
眼肌肉疲劳导致近视:以前一直想当然地以为锻炼/舒缓眼部肌肉,就是用像眼保健操之类的物理方法来放松眼周肌肉。但其实真正要锻炼/舒缓的眼部肌肉其实是收缩/舒张瞳孔的肌肉——睫状肌。锻炼/舒缓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变换焦距和闭目养神。
2.消化系统 作为一个一年之内尝过胃镜肠镜滋味的人来说,这部分是我比较关注的。碰巧找到了以前学消化系统的PPT,发现当时学的比较粗糙,而且偏向病理方面(组织细胞形态功能什么的),这次学着是生理方面的。
2.1 咽:以往一直分不清咽喉,不能很好地描述咽,只是知道发“喉hou”音时是喉在动,发“咽yan”音时是咽在动,这次总算明白了咽是头部腔体的中枢要冲,而喉是气管的最上一段,两者通过会厌软骨开关。这些东西其实学过很多遍,但每次都是蜻蜓点水,不成体系(课本上的图也实在是不好分辨)。
2.2 食管:以前对食管认识不足,认为只是一段管道,并没有什么消化作用,这次才注意到食管通过整个胸腔,是非常重要的通路,食管有三处狭窄(咽喉相接处、肺叉处、膈处)可以说是有着结构性的患癌风险(狭窄处食糜流速升高),可以说是不容忽视的。
2.3 胃&十二指肠:胃镜的探查部位,有的医院的胃镜会通过幽门进入部分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甚至可以看成是胃的延伸啊。我认为胃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幽门螺旋杆菌筛查/C14吹气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胃穿孔可是非常危险的,胃酸进入腹腔,相当于是将浓盐酸浇在内脏上,是需要立即进ICU的。好在胃镜的痛苦还算可以忍受,也不需要多少前处理(空腹即可),也不算贵。
2.4 小肠:这里没深入讲,所以我问了一个问题
Q:顺便问一下,这次课跳过了空肠、回肠。一般而言这段的病变听说的也较少,但按说这段小肠是实际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就功能上比大肠重要,为什么好像重视程度不如大肠呢?是因为小肠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而且结构简单,所以较少出问题吗?
A:小肠太长了,相对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临床上出问题的多在十二指肠。而空肠和回肠部分,若真出现问题,可以部分切除。
2.5 大肠:结肠镜的探查部位,有的医院的结肠镜会通过回盲瓣,进入部分小肠。大肠应该说是看似没有多少消化功能,但却非常影响生活质量的一段消化道了。因溃疡性结肠炎切掉整个大肠/结肠的病人面临着随时随地排稀便的窘境,实在是尊严尽失。通过对大肠的解读,我们知道了所谓的清肠是怎么一回事。
2.6 肝:以往我对肝的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这是整个消化系统乃至腹腔脏器的中枢所在。胆囊:课上解读了胆结石的成因,可以说也是结构性的,而且比肾结石更易发,更难治。可以说听完这段,下次再不按时吃饭时就想想胆结石的痛苦。
“慢进快出”这四个字真是对于消化系统最好的注解
3.运动系统 以前认为运动系统是没有内脏重要,听了这次的课完全改观了。骨骼作为身体的支撑和防护,上面又往往布有神经血管,可以说是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最重要的系统了(你控制不了心情,但总归还是可以控制动作的)。肌肉与骨骼相辅相成,锻炼肌肉不仅仅是为了秀线条和力量,还可以保护骨骼,抵抗形态结构性的身体问题,更是可以调节人体激素水平(体育运动产生的多巴胺来得慢而大量,比电子游戏等快速刺激产生的多巴胺更健康,运动之后是满足,而游戏之后往往是空虚)。
顺便又问两个问题:
Q1:所谓的新生儿头型塑造到底靠不靠谱?我怎么感觉自然的发育就可以,不需要什么矫形头盔或者睡头
A1:没必要睡头,自然发育即可。大家都会自然翻身,并不容易偏头。
Q2:常年伏案工作,手臂麻木,带有耳鸣症状,听完本课觉着像是颈椎病甚至颈椎间盘增生,是要去骨科确诊吗?本课说“对于椎间盘增生即使做手术,预后也不好,关键是要改变姿势”。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应该以理疗为主?
A2:颈椎病往往没有骨骼病理改变。颈椎中走主动脉和上脑神经,一旦不通畅的确会引起头晕耳鸣等症状。歌词大意就是找内因不要找外因。
*中医部分
多年前我曾今自学过一点《黄帝内经》(曲黎敏),当时觉得大有裨益。不过因为自身的惯性太强,又没有加以持续行动,作用实在有限。中医理论是在法的层面,而不是在术的层面,强在指导性,而不在实操性。
中医理论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了。其中的五行论可以在各种地方看到。不过我还是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的,这倒不是质疑中医的可靠性,而是说科学研究法这种舶来品本来就和中华传统文化不同,两者本来就是平行的。现在我们做的更多的是用科学来研究传统中医,算是一种嫁接吧。
中医的意象思维是很有意思的,四气调神论,灵兰秘典论,将藏器与生活中的事物相映照,即使到现在也不过时。当然,我认为过度运用五行体系,将什么东西都分成五类,就有些生搬硬套了。
医学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而且现在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各种核医学、微创手术、诊疗清单可能出现10年不到就已经普遍使用,这种情况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所以按时更新医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人体解剖作为医学的基本面,是最好的起点。
因为我觉得这课我会常回听的,为了舒服一点,所以顺便做了一些剪辑整理的工作,感觉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