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要写什么。先写起来。只是笃信写作的重要,所以打起键盘写了。还有个原因,我的一个微信群要求周二主题讨论,我发现我组织不起来,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知识积淀,没有可以说的,我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组织不起来,很可能是我思考能力弱,所以我想借着写启动我的思考。
跟着李笑来老师(指的是看他的书、文章)我的学习实践状况:
1. 我一生的职业是学生。我也把学习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成长。无所不学,只要有机会有时间有精力。
2. 笃信复利效应。耐心积累我能积累的事情:用英语、阅读、写作,以后还会有其他的,我还想学画画、学编程。
其实,笑来老师告诉了我们很多有用的、重要的概念,我也只是实践了其中很少的部分,比如常常问自己什么最重要,这点有时候记得运用,有时候又忘了。所以有用上的还用得不利索,还没用上的也很想用起来。
这段时间,重新看爱和自由的书,听她们的微课,我感觉自己还没有完全接纳这门爱和自由教育的艺术。也有可能自己的心智、能力有限无法吸收理解,只是摸到了点门。爱和自由的教育对父母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给予孩子爱和自由,这常常需要与我们的潜意识、童年的经历纠缠、挣扎,甚至对抗。
我无法完全接纳还有个原因,我在想它是不是一定合理的、正确的,华德福的教育是什么,与它不同,那是不是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面的看法。我对待孩子的一件事情,是不是也不一定只有一种视角。我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想起安替说的一段话
“你可能会问,学习要带有批判性,如果老师告诉你的是错的,那就不要接受,所以你一直在批判质疑,但是我却给你不同的想法:你要做学徒的时候,绝对不能批判性学习,你绝对要盲从。
做学徒,盲从是极为重要的,为什么?假设你都有批判的框架了,那你还要学它干吗呢?只有你去掉这个框架,你才需要学习,所以你需要建立新的框架,建立框架包括接受偏见,当你偏见接受到一定程度,拷贝老师到一定程度,你自然会理解,那个偏见产生的原因。”
我是不是应该试着先不带批判性的接受它,学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