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但仪式感很容易和形式化混为一谈,而我最最不喜欢一切形式化的东西。
最近在琢磨分析自己:我喜欢的仪式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看结婚时的照片,戒指啥的,觉得想拿扔了:华而不实,都是虚的。
有一次对孩他爸调侃:人家都过结婚纪念日、生日、情人节、女神节啥的,在你这里有么节?他笑着反问:结婚纪念日是哪天你记得不?我……还真不知道
有一年记错了女儿的生日,又一年记错了儿子的生日,还有一次随手翻开日历,一眼看见那个熟悉的数字:天啊咋过这么快,今天居然是我的生日;结果,整整错了一个月[流汗][流汗][流汗]
记忆中李木头给我买过一支玫瑰和一束玫瑰:婚前一支,婚后一束,再无其他。有一次带了一堆新衣服回来让我试,说给我买的,看上的留下看不上的退回,我白眼翻他:说实话。实话就是朋友开的店要关了,主动让他带给媳妇穿。
前几天带回来一支口红 ,笑嘻嘻的说买给我的,事实上是办某服装店会员卡送的,哈哈……
我觉得我骨子里算是一个浪漫的人,追求那种自然而然的浪漫,他呢,就一木头,要说一直没有期待也不现实,最初那几年因为他的木讷三天两头闹他,一闹他他就把我往外轰:去吧,你去逛街去吧……
他觉得日子过的好好的,干嘛总是无事生非?想干嘛你明说呗,想要啥你自己买呗,非要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不是难为人吗?再说,我买的东西你能看上?……
也是,总不能因为这个就掰了吧,你让做啥人家做啥,你想买啥人家支持,人是你选的,当初不就图人踏实能干好脾气人老实有担当颜值也不差嘛,“心有灵犀一点通”大多存在于闺蜜、知己之间吧。
特别认可一句话:不和谐的相处会让两个好人变成魔鬼;所以,相处有道,得学着适应,得不断成长,用李木头早几年的话说:我都能适应你你咋就不能适应我呢?
话说回来,对于这个节那个节的(除了春节和比较大的传统节日),我是真心无感,我更喜欢“兴之所至”,在某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用心制造一些小惊喜 ,小确幸,没有预设,没有期待,就这么不经意间突如其来,自然,浪漫,唯美。
但,我觉得对于孩子 ,过节是很有必要的。大人的节可以不过,因为我们已经拥有成熟的心智,不会那么幼稚肤浅的把期待放在某一天,也不会因为某一天有没有礼物有没有仪式就影响了日常的幸福感,而是把当下的每一天都用心过好;孩子们的快乐总是不够稳定,总是一茬接一茬,在这一茬茬简单的快乐里,唯有相对隆重的仪式感,才能在孩子的记忆里留下“惊鸿一瞥”,这“惊鸿一瞥”足以让孩子的快乐沉淀成日后的幸福,而且,孩子还没有学会自爱,内心还很脆弱,大人们给,他就开心,不给,他就会哭。
生活教会我,在成人的世界里,每个人想要幸福必须得学会自爱,必须得试着把期待降低,尤其是,对他人的期待。他给,就当作意外惊喜,他不给,也绝不失落,更不必去求,去怨。
生活忙忙碌碌,每个人的时间、心情、灵感未必都赶得上某一个节日,所以,如果他忘了给你过节,或者如果他根本不擅长过节,而你又很看重每一个节日,那就自己给自己过个节吧,或者,你主动给你们过个节,没有谁规定,女人 不可以宠男人
生活需要仪式感,但一定不要把“仪式感”过成了“形式化”。这仪式必是发于心,现于形,来不得半点矫情
还是那句话:女人的一生,是自己的,身边有谁,重要也不重要。活的自洽才是成人的开始,才是幸福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