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二年(1079 年),一场 “乌台诗案” 的狂风骤雨,无情地将苏东坡从安稳仕途打入了黑暗牢狱。好不容易逃过死劫,却被流放到黄州,人生瞬间跌入谷底。
黄州的日子那叫一个苦,政治上没了地位,经济上也捉襟见肘。曾经的风光不再,苏东坡只能在旧城那块地上自己动手种粮种菜,和普通百姓没啥两样。可就是在这样的苦日子里,苏东坡硬是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元丰五年(1082 年)三月七日,苏东坡和朋友在沙湖道上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大雨。倒霉的是,雨具还被人拿走了。同行的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狼狈得不行,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抱怨。
可苏东坡呢,就像这雨没下在他身上一样,依旧慢悠悠地走着,还摇头晃脑地吟诗。他手里那根竹杖、脚下那双芒鞋,在他眼里比骑着高头大马还潇洒。他心里想,这一辈子啥样的风雨没见过,一件蓑衣就够了,根本不怕!
没过多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苏东坡回头看看刚才下雨的地方,这时候在他心里,哪还有什么风雨晴天的区别,一首《定风波》就这么诞生了。
《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所蕴含的力量,远非普通心灵鸡汤所能企及,它是一场灵魂的深度滋养,一剂治愈心灵的特效良方,为我们在励志的征程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人到中年,烦心事就像这雨打树叶声,噼里啪啦没个停。可躲也躲不掉,怕也没用。那还不如像苏东坡那样,淡定地接受,不慌不忙地往前走。心里稳住了,啥事儿都能对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到了这个岁数得明白,真正的厉害不是有钱有势,而是心里有底气。就像苏东坡说的,一件蓑衣闯天下,啥风雨都不怕。生活有点不如意算啥,这才是人生的真面目。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人生之路,难免会经历寒冬,可这都是暂时的。咬咬牙坚持住,好日子就在前头。别被眼前这点困难吓倒,太阳总会出来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前的那些事儿,不管是好是坏,都过去了。咱得像苏东坡那样,把过去的包袱扔了,轻轻松松地往前走。心里没了那些纠结,以后的日子才能过得自在。
所以啊,人到中年,就得跟苏东坡学学,做事稳稳当当,心里有股子韧劲,看事看得开,对未来充满希望,还能把过去的事儿放下。怀揣着坚定的信念,拥有如定海神针般强大的内心,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风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