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提供精子、卵子和奶水,我们只是老板们的接盘侠。 ——某只产品汪的自白
当初,我就是这么抱着那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产品圣(sang)经(bing),并被深深地震撼与诱惑。之后,一脚踩入产品坑,节操从此是路人,泪水奔流不复回。
产品经理的“冰与火之歌”
众所周知,产品经理近两年来是个热门岗位。
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抱着改变世界的梦想,费尽心思的想进入这个职业领域。这些满脑子情怀与创业激情的大学生,大多是从科技、互联网媒体平台上看了几篇文章,瞬间就被这个“高大上”的职业吸引了:只要抱着一颗用户需求至上的心,然后画画原型、写写文档,好像就能够影响、改善几千万中国人的生活了。多么暴力而诱人的成就感!
还有一些非产品的互联网从业者,眼见产品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画画原型、写写文档、催催进度,好像就能够完成任务,既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的跑业务,又不用比鸡早比狗晚的码代码,简直是安逸、轻松又高薪好嘛?!于是,他们也开始努力的培养用户思维,找各种资料学习Axure和Xmind,只为一朝转型成功,生活安逸又幸福!
每一个想干产品的预备汪,内心里其实都怀着做出下一个微信的梦想。张教主,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乔布斯,我们的集体精神偶像。
然而,截然相反的是,很多经验相对丰富的产品经理,却慢慢却坚定地主动转型:要么向同行业的上游进发,转型成为供应方;要么向同行业的下游迈进,转型成为渠道方;实在不行的话,还能就地进行职业技能型转岗,成为设计、研发或运营,然后继续自己的互联网从业之路。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状,让身在其中的我们,简直不知所措。到底该防暑还是御寒,相信很多产品汪都跟我有着一样的困惑。
产品经理的职责与现实
每每听到想转产品的朋友,对我莫名其妙的各种羡慕嫉妒恨,我都只能一笑置之。“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钱钟书老先生诚不欺我!产品经理的苦逼,没有亲身经历过,就永远不会有这么痛的领悟。
在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普遍承担的,是“高效聚合信息、输出方案、连接部门”的职责:
高效聚合信息:产品经理,需要收集来自用户、领导、运营、市场、销售、设计、研发等多个信息源的信息,然后进行清洗、筛选、整合,最终聚合成可读性较强的信息,用于反映现状、辅助决策。
输出方案:产品经理,需要对聚合信息进行深入解读,同时平衡各个部门的投入与产出,最终输出最优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现存问题、满足短期或长期发展需要。
连接部门:产品经理同时与各个部门有交集,就像维恩图的中间多次重叠部分。通过将方案落地、细化并拆分为多个任务,输出到各个部门,同时对各个部门的输出进行跟进和重组,最终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
产品经理需要与所有的部门配合,才能完成任务。但他又不属于任何部门。在大公司,至少有产品部门的存在,你至少有部门归属感;但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遍地都是,如果你身在一个不足100人的创业公司,可能都没有产品部门,那么,你的职业定位就会非常尴尬。
需要你的时候,你得什么都是;平常时候,你就什么都不是。这是产品汪最真实的职业生存现状。
没有技术,你想要的需求实现不了;没有设计,你做的功能丑的没朋友;没有销售,你做的产品卖不出去;没有运营,你做的东西带不来用户。
这就是产品的现实。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技术、设计、销售、运营,缺了谁,你都干不好;但没了你,他们都活得挺好。毕竟你靠的是软实力,要做出好产品,腰杆才硬得起来。而好产品的衡量指标太多:UI漂亮、技术炫酷、销售额高、用户量大······你的成功指标,被他们这群人一个一个的捏在手里。而技术、设计玩的是硬技能,销售、运营玩的是人脉和渠道,都不受产品的最直接影响。
产品经理“自嗨”于职场与生活
听完这个,你可能又对产品经理哀默大于心死了:妈蛋,辛辛苦苦地转行产品,难道就是为了被各个部门踩在脚底下的?!太他妈憋屈了!
但是,你知道吗?产品经理历练之路的收获,是能够让你受用于整个职场生涯,甚至能够反哺你的生活的。
首先,经历过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职场生涯历练,你的抗压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只要经历过几次项目并行迭代,并且成功扛了过去,你的抗压能力,绝对已经远超同龄朋友们许多了。在你退休之前,只要你还在工作,你要做的事,永远比你能做的多。所以,出色的抗压能力,绝对是能够用到整个职业生涯的软能力!
其次,你的情绪控制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要知道,你往往需要同时和多个部门配合,而这也加大了你跟其他部门产生争执、摩擦的几率。当你逐渐养成并习惯于先解决问题而不是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你就能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然后,无论性格多么沉默、内向的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并且变得富有感染力。因为在工作中你需要长期扮演乙方,所以就必不可少的需要笑脸面对其他人,并且靠你的感染力,推动别人乐于协助你,最终达成你的目标。
最后,当你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产品汪时,你的信息收集和聚合能力,绝对远超同行业的非产品从业者,甚至完爆非互联网行业的同龄人。你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到你需要的信息,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和聚合,最终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最快速有效的办法。
但是,产品狗同样也是有职业病的。每每跟朋友谈论某个话题,如果这个话题是产品狗感兴趣的,产品狗就会不由自主的夸夸其谈,然后从各种角度来进行分析,只恨自己给的信息不够多。
每每去超市购物、去医院看病、去景点游玩,总能将某个不爽归结到抱怨“用户体验不好”,然后又非常开心地意淫出各种优化方案,自嗨的不亦乐乎,只恨自己不是这个地方的老板!
怎么样?各位亲爱的产品汪,有没有觉得感同身受呢~~
产品经理的起、止选择
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应该何时开始,又该何时结束?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应该何时开始,我可以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应该何时结束,抱歉我也没有很明确的思路。但我能把我的一些思考点共享出来。期望同样有困惑和想法的朋友,可以与我一同来思考思考。
曾有人问我:何时该去做产品经理?
我认为,这个起始点是很明确的。应该是在你的技能知识面还不够广泛、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技能知识面现状,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儿,但什么都不够精。不过不要担心,在开始工作的头三年,这样的状态是合理的——因为这个时候,你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所以,选择产品经理是一个绝对不会错的选择。因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要求有很广泛的技能和知识面,以及出色的信息获取、整合能力,并且你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具备各种技能知识面的人进行沟通与协作。你大可以在干产品的时候,去尝试每一个你觉得自己能做的事,并且获取相应的、足够多的信息,以辅助你进行最后的抉择。
但是,在30岁以后,大多数职场人士,只要有上进心,都会或多或少地具备较广泛的知识面。产品经理此时的知识面广度,已经不足以形成显著地长板优势。
所以,在广度达到一定范围,你势必要根据已有信息,确定自己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30岁以后的资源、知识技能的深度竞争中,获取别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并为自己争取到高溢价。
那么,何时该离开产品经理这个职业领域呢?
我的经历是,从毕业开始,到从事产品经理两年,你就已经能基本养成信息获取和整合的能力。这个时候,你或多或少也会产生关于“长板缺失”的担忧。
两年过后,如果你幸运的遇到一个领导,能够帮你调整你的思维方式(结果导向+商业思维),那么你仍然可以为继续干产品经理,直到你的思维方式足够适用于你的整个人生,直到你意识到渠道、资本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你不幸的只能靠自己,那么,请你认真的进行斟酌,然后做出你的选择。
最近的一些经历,让我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资本和渠道的重要性。同时让我清醒的觉得:任何职场人士,都不可能靠某一个职业技能吃一辈子,尤其是在变化如此之快的今天。
有人又问:那照你这么说,资本和渠道相关的工作,是不是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想说,就我目前的知识面和信息聚合能力来看,确实如此。但是对于大多数都是普通年轻奋斗一族的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资本和渠道?我还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那些80、70后,都是辛辛苦苦在大公司熬到三四十岁,才获得了能为自己服务的资本和渠道来源。
不过,前一阵子,一个在投行工作的朋友,倒是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你需要的,其实不是资本,只是资本的使用权。而在离钱越近的地方,获取资本使用权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金融公司、投资公司,会不会是我们目前获取资本的捷径?
另外,渠道这一块,我也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渠道的作用,无非就是把原本不能被特定的人群感知到的东西,让这些特定人群感知到。那么,在聚集的特定人群数量越多的地方,成为高价值渠道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这个角度看,各个垂直领域的自媒体,以及各类聚集了特定受众的产品、小圈子,都是很好的渠道。所以,如果你在某方面有特长,那么尝试去吸引这方面的特定受众,然后构建自己的渠道,会不会是最行之有效的获取渠道的捷径?
这些想法,我还都没有验证,所以无法给出准确的结论。但是我会找机会进行尝试,也希望各位朋友们不要放弃尝试的动力。毕竟,每一个闷骚的产品汪,内心里都藏着一份对于改变世界、走上人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