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一头牛,是他最好的伙伴。很小的时候,就驮着他到处走。再大一些,他就负责每天骑着大黄去山上吃草,再骑着大黄回家。大黄一个眼神过来,他就知道大黄想做什么;他一个手势过去,大黄就知道他要做什么。
他七岁那年方圆几百里大旱,颗粒不收,人烟绝迹。父亲除了家人,就只带着大黄,说等逃荒回来还要指望大黄种地呢。历经千辛万苦逃到州城前,被告知灾民没有亲属不得入内。
全家都饿的快不行了。父亲对前来买牛的屠夫说,把我儿子带进厂里,给他一口饭吃,让他活下去,牛就归你了。
屠夫倒也守信,带着一步三回头的他进了城。
他眼睁睁看着屠夫把大黄绑起来,他冲了上去,挡在大黄的前面,跪地乞求,却被屠户一脚踹倒在地,并且大骂:“这个狗屁的世道,人命都不值钱,何况一头畜生!”
大黄也不反抗,仿佛知道自己的命运,用怜惜不舍的眼神看着他,然后被屠户一刀捅进脖项,热血喷了他一脸!
他大病了一场。屠户一个人生活,倒也没亏待他。病好之后,他开始给屠户打下手,帮着接牛血,收拾刀具,清洗内脏……开始的时候看到鲜血就会恐惧,闻到腥臭内脏的气味就会呕吐。后来自己的身上也时时都是鲜血和内脏的气味,再也分不清彼此,他也就接受了这样的生活。
十二岁,屠夫扔给他一把尖刀,让他解牛。看屠夫做得非常轻松,他以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累得满头大汗,他也没卸下来一条牛腿。屠夫开始教他怎样解牛。慢慢地,他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每当解牛的时候,他把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手中的尖刀上,感受尖刀在牛的不同部位的不同触感,对力量的反弹,对刀的阻碍……
一年又一年,牛的身体结构在他的眼里一目了然,他看到的牛,是各个部位组成的整体,似乎一眼看去,就会分解成一堆血肉。他的技艺越来越完善,远近的人都来看他解牛。他的名声传到了梁惠王那里,他被请到国都为梁惠王解牛。受到惠王的赞誉,又为梁惠王讲解牛之道,他的声名大噪,天下间再也没有人在解牛上超过他。他也以此为骄傲!
某一天,有人送过来一头牛。一个小孩跟在后面不肯离开,看到他时便跪下恳求他不要杀那头牛。他不理睬,让人把小孩拖走,那个孩子便又冲了回来,拼死也要护在牛的身前,人和牛都泪眼婆娑!孩子和牛的眼神刺痛了他,那些湮灭已久的记忆,一瞬间冲了出来!
送走了牛和孩子,他回到家就大病了一场,不断做梦,梦中全是父亲和大黄的眼神。再后来,就变成一头头牛临死前,或暴戾或绝望,或乞求,或平静的眼神……
他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来到城外的寺院,请求方丈收留,方丈允他带发修行。寺院的暮鼓晨钟,诵读佛经,带来一丝心灵空明,却无法消弥夜深时的梦魇,他去向方丈求教。方丈指着远处一座荒山说,去那里吧。
他离开寺院,来到荒山,搭了一个窝棚,住了下来。不声不响的手提肩挑,挖坑、栽树、浇水,周而复始。方丈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送来一些食物接济。
一日又一日,一年复一年,树苗不断的抽枝长高,绿色一点点在荒山蔓延。五年过去了,整座荒山都变成了绿色。树的生机,山的生机,化作心的生机,他的梦魇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他再也没有离开这座山,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把周围的荒山不断的变成绿色,一直到八十岁无疾而终。
他去世后当地官府为他立碑,以称颂他造福一方的功德。
附:
这个故事源于几个想法。
首先是昨天监考学生作文里提到《庖丁解牛》这个故事。
然后是五一期间出行看到路边有烈士纪念碑,有想到之前在一些偏僻乡野看到的纪念碑,想到人们为什么要立碑?想到这是一种平衡,你为别人付出比索取多,甚至付出了生命,才会有立碑的机会。自然之道也是平衡之道,更多的死亡也许需要更多的生机消弭。
还有就是小时候家里的大黄狗咬人了,要打死吃肉,自己无论怎样反抗也没护住,很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