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久别重逢。再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第23章——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文,它将是我教育的生涯上又一盏指路灯。
这里的“学困生”指的是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所学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很困难、很迟缓:一项内容还没有理解,另一项内容又开始学习了;一项内容背熟了,另一项内容又忘记了,有的老师认为,要减轻这类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最大限度的缩小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比如有时老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把教科书学会就行。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短文,我才知道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见解,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更多的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于阅读我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误区。1、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无关,阅读活动的开展,直接的受益人是语文老师。2、自己教的课,只能允许学生学自己科目的书,阅读其他内容的书是不允许的。3、阅读是学生的事,和老师的关系不大,如果有关系的话,老师只需要阅读自己所教专业的书就行了。
关于阅读的几点建议:
1、书的选择很重要,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健康性,启发性都应该同时具备,同时还应该考虑学困生的智力问题,书的选择应该通俗易懂,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
2、教师的阅读很重要,对自己是提高,对学生是引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养成阅读的习惯。
3、对于学困生,与其让他们睡一节玩一节,还不如让他们读他自己喜欢的书,开卷有益,只要阅读就有收获。
4、非语文老师可以允许学困生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引导学困生读与自己科目相关的,比如科普读物,趣味数学等等。
5、展示很重要,阶段性的师生分享会,读书交流会,班级故事会,既是总结又是表彰鼓励。
最后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与大家共勉,阅读作用,不仅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阅读在无时无时无刻的改变着学生的思想,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况,而且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学困生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