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我在遥远的南方没有回家,但是心中却又很多牵挂。年少的时候,总是在懵懂中去给祖先祭祀;年轻的时候,又因为母亲的离世而回避这个节日。直至母亲去世十年的时候,我才鼓起勇气回去给她的坟头上一炷香。清明节,带给我的是和死亡有关的哀愁,是无法面对的亲人的离去。但人到中年,才越发的觉得中国古人的传统是多么的富有内涵,设立这样的节日,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和自己的祖先连结,让我们记得自己从何处来,提醒我们来自于家族的智慧在我们身上的传承,也让我们有机会去正式去面对死亡这样一个课题。
现如今我生活在深圳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可以说这是代表着中国速度的一个地方,每一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样的城市中,我有的时候会忘了我自己来自于一个北方的农村,我曾在泥土中摸爬滚打,也曾在山间奔跑欢唱。我有意无意的在抹去自己原来的印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失去了稳稳站在当下的力量,因为我们是无根的浮萍。传承的智慧貌似已经不再需要,先辈们的留传下来的那些原则也在逐渐消亡。或许大家已经认为那些过去已经过时,我们不是要活在过去,而是要明白我们的现在和过去以及未来相连。作为一名厦大的毕业生,记得看过我们新闻传播学院的邹振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厦门大学是唯一一个把清明节定为校庆的大学。就是要提醒厦大学子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明白自己要往哪里去!”他说:“除夕人口的大迁徙,目的地是家。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清明节人口的大迁徙,目的地是乡。祖坟在哪里,乡就在哪里……中华民族日复一日用这两个节日,提醒中国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清明的另一个话题和死亡有关。我们中国人很忌讳谈死亡,总是在面临亲人或者周围的的人死亡的时候说道:“我好后悔……,我好遗憾……”。同样的是厦大的教授易中天曾经在中央媒体访谈时说:“清明节祭奠先祖,上巳节谈情说爱,搁在一块就能看出意义来,那就是生命的周而复始。生命的延绵不绝,也意味着文明的延绵不绝。所以,清明那天我们要扫墓,感激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先祖和亲人,同时开始新的生活。”其实我们不仅躲避死亡,有的是在躲避这生命的无常。我们只想寻求生命的那些快乐、轻松、愉悦,却不能面对生命中的沉重、悲伤和离去。这是一种不敢面对现实世界的态度,而真实的生活永远都是苦乐参半,福祸相依。我们只有看到这些真相,才能真实的对待自己。
清明的感思做一记录,连结现在和过往,连结现实和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