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师和一位聋哑人用手比划谈话。
大师问:“你的耳朵能听到是非吗?”
答:“不能,因为我是个聋子。”
又问:“你的嘴巴能够讲是非吗?”
答:“不能,因为我是个哑吧。”
再问:“你的心能知道是非吗?”
但见聋哑人高兴得不得了,指天划地回答:“能、能、能!”
于是大师感叹:“一个人耳不能听是非,省心;口不能说是非,省气;只要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耳能听是非,口能说是非,眼能见是非,心还未必知道是非呢!其实许多是非,都是听来的,人家一句话,就叫你暴跳如雷,第二句话就叫你泪流成河。还有很多是非是说出来的,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那么两片薄薄的嘴唇,会把善良的人们搞得鸡犬不宁。
佛家说要“六根清净”,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识的“意”。“六根”中最重要的一根是意根,意根就是要修炼自己的心法。
比如说,什么是“无”?
那么“无”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无”字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是“某些东西虽然存在,而你的心却不因它起烦恼”,因此称为“本有而无之”。而此处所谓的某些东西除了可以指世上的万事万物外,也包含着发生在每个人身心中的各种感受、心念活动等。
例如,我站在一个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车潮人潮嘈杂汹涌,但这些现象一点都不妨碍我的清静与自在,我对它们的存在不升起任何烦恼挂碍,我仍怡然自得,它们的存在对我而言不但毫无危害,而且值得欣赏。因为此刻这些现象不逆于人潮车潮的自然,也不逆于我心性的自在,因此称为“无”,也就是“本有而无之”。
佛家说:一切事法,皆由心现。一切法,为治一切心。
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更进一步说,我们以为的客观世界其实并不客观,都是我们的心显现给我们的各种印象而已。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同理,心有多小,世界就有多小。
佛说:须弥纳于芥子,刹那即永恒。
一人请教大师说:“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大师说:你现在闭上眼睛,认真去想身上的一个毛孔。好,你现在看见这个毛孔了没?
那人答道:我已经在心里很清楚的看见了。
大师接着说:你现在在在心里想一座方圆数十里的大城。
那人答道:我已经在心里很清楚的看见了。
大师问道:毛孔和大城大小不同,是吗?
那人答道:是呀,当然不一样大,差太远了。
大师问道:方才的毛孔和大城都是你心里想的吗?
那人答道:是我心里想的呀。
大师又问道:你的心有大小吗?
那人答道:心连形状都没有,哪有大小呢?
大师就这么一直引导下去,最后的结论是:既然那个毛孔是由全部心思想想象出来的,那座大城也是全部由心思想象出来的,而心没有大小之别,那么毛孔和大城怦然也没有大小之别呀!
这就是为什么说:须弥纳于芥子,刹那即永恒。
大家觉得须弥山很大,但那只是心里显现成很大的样子;大家觉得灰尘很小,但那只是心里显现成很小的样子。时间的长短同样是心的显现,既然时间和空间都是心的显现,那么须弥山当然可以被容纳进一粒灰尘当中,一刹那当然也可以成为永恒。
此所谓:一切事法,皆由心现。而一切法,为治一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