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方法开始,不同的书籍应该有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比如小说,主人公,遇到了什么事情,主人公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通过他的处理方式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和特点,处理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或者改变,这件事对他之后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存在长期影响或者是某种伏笔)。
作者描述这件事情的目的,对剧情的目的,表达自我的目的。
逻辑推论是一种深层理解的方法,通过表象的事情,分析人的心理暗箱,事情的客观规律。
自己的疑惑点一直都是为什么要分析人的心理暗箱,明白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事件的客观规律又会有什么用。因为疑惑而一直疑惑,却没有去做。
前几天又重新翻看《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李笑来在书的第一章醒悟中写道:人们可能会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和“管他有什么用,学呗,学了总有用处”同一个原因不同的两种反映模式,外加“现在学也来不及了”和“想到了,感觉自己可以做,再一看时间,刚好能赶上”这四种观点,选择后者是我最好的策略。既然是最好的策略,符合自我提升的目标,去做就可以了。(这两条方法论)
逻辑推理是这两条方法论的第一个技能,不知道用处禁锢了自己的行动,现在需要自己转换自己的想法,换成后者的思维模式,修炼自己的技能树。问题就是如何修炼这项技能,从自己习惯的读书中开始做功课,滚雪球。
这本书的作用是给这层窗户纸戳了一个洞,我的大量做功是为了扩大这个洞,然后取下这层窗户纸,让我的世界更亮一点。(虽然不知道这层窗户纸之后是什么,所以要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