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例会,我和老师们一起分享了一篇好文《善待你的单位》。
感情的潮水再也无法平静,回家的脚步再也迈不开,码点文字抚慰一下今日疲惫的自己。
离开了单位,你什么也不是。单位可以没有你,但你不能没有单位。这句句掷地有声的提醒像一个个鼓槌敲打着我的心,回顾自己这25年的单位情结,尤其是这最近3年多的苦与累,乐与笑,付出与收获,成长与成熟,就如同这挡不住的春天,绚烂了我的四季。
2013年那个暑假,在机器的轰鸣和瓦砾的嘈杂中,学校开张了。首届零星捡开的98名孩子们,成了我们老师眼中的宝。三年的殚精竭虑,三年的呕心沥血,从每一个晨曦微露的酷暑炎夏,到一个个华灯初上的寒风苦雨,从一节节课堂的诊断和明晰,到一节节教研的细致和规划,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望和嘱托,又背负着多少家庭的冷眼和嘲讽……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三年后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呈上了一个丰硕的金秋,在一条条恭贺的祝福中绽放了她如花的笑靥。
自从那一天来到了这个只有刚出地面的教学楼的那刻起,我就注定要在这里携着她的手看着她的容颜慢慢变老。
没有一个人,无论是坚强或柔弱,无论是无奈或情愿,无论是男人或女人,也无论是年长或年轻,会喜欢上班胜过假期的。但是,也没有一个人,不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般渴望有一个好的单位。在寒窗苦读一朝题名千淘万漉踏破铁鞋觅得实现自己梦想的单位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单调的厌倦和人情的世故在激情和平淡中矛盾着,挣扎着,总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抑,巴望着“山外青山楼外楼”。最终,还是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有时候,这么拼的送走一个个日出日落,迎来一批批孩子们,不是不曾厌烦,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心中有种比天还大的责任在鼓舞着自己,激励着不能停下向前的脚步,那就是自己是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母亲的力量就是动力,母亲的身影就是榜样。再苦再累我都不能放慢我求索的步伐,再难再倦我都是孩子的珠穆朗玛。
我没有什么天赋,也没有特别的爱好,我就是一颗草,普通的掉进人堆里找都找不着。有了单位,我便有了依靠。我曾无数次地在心底默默地告诫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提醒自己凭实力说话,靠人品立身。这三年多来,我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孜孜以求,克难攻坚,那一个个观课议课的方案,一张张常规检查的表格,一场场问道论坛的主题,一篇篇会议发言的材料,一次次教研形式的创新,一本本师生成长的印记,一遍遍课堂的巡视,一节节听课评课的探讨……摸索着,学习着,成长着,欣慰着,反思着,改进着……
我知道我的工作还有好多好多提升的空间,我也在不断地规划和定位,课堂如何更加高效,教研怎样成为习惯,评价如何紧扣目标,合作怎样不流于形式……现实在左,理想在右,中间这条小径便是我追逐的梦。
交流中,惠爱平老师谈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履行好自己的角色责任,那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不是份内的事了。王秋芳老师以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爱与责任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班主任之歌。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赢得了阵阵掌声。后勤服务者孔树彬,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他的那句“不为别的,我有胃病,我这样到处跑跑治好了我的病”,诙谐间不乏谦虚,让人心生敬意。还有很多很多像他们一样的老师,年轻,蛮拼,共同撑起金凤的明天。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只有融入单位,你的优雅和知性,你的潇洒和风度,你的才华和天赋,你的今天和明天,才都有了土壤有了根。感恩单位,感恩同事,感恩一群群让你哭让你笑的孩子们,成就了你的家庭,圆了你当初的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菁菁校园,一生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