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非曲直任评说
二、社会责任岂能忘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凝聚了本土改革实践的经验,而且体现了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课程改革是在传承我国基础教育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借助学校课程的重建、课堂教学的重建、学校文化的重建,推进课程发展的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的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意味着应试教育的覆灭。
课程人的社会责任的底线
1.不要干扰改革方向
教育问题、学校课程问题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需要整体的、全局的、专业的思考,也需要善意的批评和理性的响应。
如果把学力隐喻为学力之树,构成树木三个部分的树叶、树干、树根,可以分别视为三维目标。
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的认识。
2.不要违背学术良知
我国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教育优化和教育问题共生,教育进步与教育代价共存。
3.不要污染舆论环境
创造一个立足国际视野,扎根本土实践的课程改革的舆论环境,是所有课程人特别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应当意识到,提倡回归生活和社会实践意味着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升华,和生活的教育意义的升华,并不是否定学科和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不是社会生活本身,但它是可以生活化的。
三、风物长宜放眼量
构成学校的一切成员倘若不建立起彼此信赖合作的关系,任何改革都不会成功。倘若每一位儿童的尊严和学习的潜能得不到尊重;倘若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性和献身性的实践得不到尊重;倘若每一位家长对于教育的期待和多样的认识得不到理解,以及学校中持续地激励和帮助每一位儿童学习的亲和力,在这些成员中未得到培育,那么,学校的教育改革是实现不了的。
贴近改革前沿。新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排斥而恰恰是追寻本土教育传统。重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实行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版本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个重要追求。
贴近学科重建前沿。学科重建不仅是国际潮流,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教育的课程真正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如何秉持实践取向的理念,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面临的第二个课题;如何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教育课程创新面临的第三个课题。
唯有改革,才是教育发展之道。
我们相信,课程改革的大潮终将冲破应试教育的一切羁绊,开创新世纪我国课程创新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