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职业的原因,需要随时总结、分析一个人,总是会顺带去剖析一下自己。
最近陷在一个问题里,玻璃心?寡淡?傻傻分不清
一、
听爸妈说,一岁还不到,我就是奶奶带,一直到四五年级。关于那一段的记忆,能十分确定的就是自由,然后黏着奶奶的能力十级。
一直以为那时候是爸妈不想带我,才那么小就给奶奶带的。后来听到一句很温暖的解释“那时候,你奶奶一直一个人,怕她孤单,想着有个孩子陪着应该会好一点”,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子女的温暖,更是对长辈的发自内心的关怀。
二、
后来开始跟着爸妈生活,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胆子很小,不仅仅是和陌生人说话会脸红的那种,有时候可能只是随便的一句玩笑话,就能给气哭。
爸爸在家里是那种很多事都做了,也付出了很多,却总是爱唠叨的人(这是之后才清楚的)。所以在刚开始那段时间,很怕我爸,怕他又说我这个说我那个不好,这个那个没做的。
再后来,开始介意边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对我的任何评价,尤其不好的,会特别介意,就想离那个人远远的。
三、
大学后,开始依赖爸妈了,喜欢一家人坐一块聊天,喜欢一家人一块游戏,也喜欢他们走哪我都黏着。也开始真真切切的理解到,每个人都不容易,也每个人也各自的特点,却都是那个怎么作都不会离开的人。
也差不多同时,开始忽略很多不好的声音,先是陌生人,然后不太熟的人,再是可能熟自己却不在意的人。有种你谁谁谁,我就这样的感觉。也会有“喔!你说的这个好像真的不太好,我自己有的话真是得注意一下了”。
四、
现在处在及其尴尬的第四阶段,对很亲的人还是会有玻璃心。一面很依赖,一面又接受不了别人的不耐烦和批评。是需要这些个人把自己放心尖的小公举,这是缺乏安全感?还是玻璃心?还是??
不断的反观自己的时候,也会发现“你懂我吗?你又不是我”,其实这句话是错的,毕竟,我也不懂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