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婚姻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芬也是这样。
芬的家里有姐妹兄弟五个,而芬排行最小,芬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芬的姐姐嫁到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一年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买点东西回家看看,也照顾不到母亲。芬的母亲不喜欢和其他三个嫂子一起生活,她想让芬留在自己身边,到自己老的时候方便照顾自己,不要像她姐一样嫁的太远,一年都回不了几趟家,便托媒人帮忙说给一个村的能。能家姐妹弟兄四个,有三个妹妹。
就这样,芬和能结婚了,婚后芬和婆婆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因为婆婆家和娘家都在一个村,芬的父母年纪也渐渐大了,芬便总是回娘家帮父亲干活,吃饭的时候才回婆婆家,也不帮婆婆干点活,时间一长,婆婆便有了埋怨,觉得结婚了就是我家人了,还天天帮娘家干活,在家一点活不干,于是就向儿子哭诉。儿子也觉得是自己媳妇做的不对,但是也不敢说她的不是,为了不让与自己的母亲起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芬和自己一起出去,过年回家他就媳妇商量了第二年和自己一起外出到大城市赚钱,芬也同意了。
但是芬在外面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自己的父母,母亲常年在家做饭洗衣,去菜地弄点菜回家吃,养点禽类,劳动不是很繁重,但是父亲就累了,家里家外全靠他一个人忙活,嫂子们也懒得去帮忙,芬想她要是在家,就能和父亲一起干农活,帮父亲减轻点负担了。第二年过年回家,母亲向芬讲着父亲一年到头怎么怎么累,自己有些事也不行,没人给他们帮忙,芬心软,过完年后,便怎么也不愿意和能一起出去打工,一心想要留在家里种地,芬从此也就没离开家过。后来,芬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刚好凑成一个好字,村里人都夸她有福气。
芬和婆婆分了家,芬觉得三个姑姑很烦,都出嫁了,还一天到晚在家呆着,芬在婆婆那分了地,自此也就种起了地,家里娘家两头忙。芬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对她来说,白天晚上都一样,经常白天在娘家干活,晚上又去干自己地里的活,芬的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干活忙,女儿略大一些,她学着煮饭烧菜,每天放学一回家她就开始煮饭,但基本上每天都得和弟弟等妈妈到天黑好长时间才能吃饭,后来芬让孩子们先吃,不用等自己回来。
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五年,芬的孩子也渐渐大了,女儿上了初中,儿子也上小学了,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可能是常年劳累的原因,芬的父亲身体不怎么好了,生了一场重病,去医院做了手术,医生说不能干重活了。想想70多岁了,劳累了一辈子,最后还生个病,差点命都丢了,回家后,芬的父亲看开了许多,不去田里干活了,每天没事的时候就拿起笔来练练字,写写诗,记录着自己的一辈子。
父亲不能干活了,芬一个人种起了父亲的地,这下芬更忙了,家里所有的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孩子都没工夫管他们吃,经常在家挨饿。芬一年到头在家做农活赚不到什么钱,够家里的吃喝,孩子爸在外面打工的钱还要存着给两个孩子上学。芬自己没什么钱,便也不敢乱花,平时自己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家里也舍不得买肉回来吃,很少给孩子们买点零食水果回来,孩子们知道家里不富裕,也没有向芬要那些。
再后来,芬的父亲病情加重,自己都放弃了治疗,不久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母亲自己一个人生活,芬觉得母亲一个人在家没劲,而且婆婆也不在家,出门跟自己丈夫和公公煮饭了,就让母亲来自己家一起生活,刚好自己平常要忙农活,可以帮家里煮煮饭弄给孩子们吃。芬的母亲年纪越来越大,都快80岁了,毕竟孩子们从小不是在她身边长大,而且老年人喜欢罗嗦,有许多的小毛病,生活方式也和孩子们不一样,刚开始孩子们还挺喜欢外婆来自己家的,因为可以有个人煮饭吃了,但时间一长孩子们觉得外婆太不讲究,经常菜里面有头发,这就算了,烧饭也不注意点,平常剩点菜就直接倒在自己吃饭的碗里,然后再蒸着吃,孩子们看到了便不吃那道菜,跟妈妈说,妈妈也不管,芬只知道忙她的农活,还告诉孩子,别讲外婆的不是,要不然外婆生气回家了就没人煮给你们吃了,孩子们也就不敢吱声。
芬的世界里只有“干活”二字,孩子们放假在家早上起来她就出去干活,中午孩子们等到十二点饿的肚子咕咕叫,实在忍不住外婆也说不等了,先吃饭,孩子们吃过外婆收拾好碗筷,一两点芬才回家,吃着冷饭冷菜。吃完饭下午又出去忙活,每天外婆早早的煮好晚饭,自己一个人先吃然后回家睡觉,而孩子们就一直等到天黑,还好是两个孩子,刚好有个伴,要不一个孩子在家肯定害怕。
外婆在芬家呆了五年,芬的婆婆和公公岁数也渐渐大了,公公在外面打工也打不动了,就回家种田,但是外婆总是喜欢讲芬公公婆婆不干活之类的话来挖苦,公公婆婆看她年纪大不计较,外婆也不想在芬家继续呆着,毕竟芬也有长辈,总在女儿家呆着也不是个事,便回自己家一个人生活。但毕竟一个村,从芬家到母亲家也就几分钟,芬一天都不知道要去母亲家多少趟,每天去菜地里铲菜送给母亲,帮母亲洗衣服,洗被子,家里有点好的都送给母亲去了,把家里新做的被子送给她盖,把她家的旧被子拿回家盖,隔壁邻居都夸她养了个好女儿。可是那又怎样,芬照顾的越好,她的嫂子们反而不用管了,嫂子们都觉得芬占了大便宜,婆婆的钱肯定都让芬给拿走了,乡里乡亲虽然表面上说芬能干活,干得好,多么多么孝顺,背地里却说她得了多大的好处,家里婆婆也对她不满意,自家孩子都跟她不亲,丈夫也觉得她思想落后,讲不到一块。
芬的几个哥哥都先后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芬内心就觉得低人一等,对哥哥家不知道多好,每年过年,都给好多自己家弄得一些年货,然后哥哥就说给一些糖果给孩子们吃,回来孩子们一看却是一些过期的糖果,也只能扔掉,还担了一个人情。就算这样,孩子们说没什么好送的,舅舅们肯定都不稀罕,芬也没有间断过,自己家过年包的粽子,炸的丸子,自己家不吃都行,就必须要送很多给舅舅他们家,孩子们还有芬的丈夫也很无奈。
想想芬的生活,她究竟得到了什么,生活给她的只有满脸的皱纹,一手粗糙的老茧,还有头上那斑白的头发。她换来的也只有孩子们的抱怨,丈夫的不理解,婆婆公公的不满意,还有许多人的冷眼,是,她确实很孝顺,可是她失去的太多了,她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感觉像是一直为着自己的母亲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