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张桓 2015-09-18
未来,一个人群一个APP,工具和行业类APP将被镶嵌其中。
可能,你很难想象,你吃个快餐用个APP,订个机票用个APP,打个车用个APP,买本书用个APP,做个美容用个APP,听个音乐用个APP,看个电影用个APP……
如此细分的后果一定会让你人格分裂,因为所有人都在试图抢占一个细分领域成为用户的首选,可问题是,这真的是终极的用户场景吗?
任何技术和时代的进步原因之一,就是能否把原来复杂事情的简单化。比如原来买东西、吃饭、看电影、休息都是分布在不同地方,现在一个购物中心就全解决了,让消费者一站式享受基本的生活休闲购物等乐趣。
从这个角度看,和出行有关的租车、专车、巴士甚至汽车保险、维修、保养甚至加油的事,一个滴滴全部搞定,其它竞争对手很难有机会。
但,就是滴滴这样的巨无霸,据说订单60%来自于微信。如果属实,即使滴滴占据了出行的垄断地位,却依然难逃被微信所吞噬的黑洞,因为大家通过微信的滴滴接口依然可以实现上述的各项服务,为何要独立下载一个APP?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基础服务领域,我不认为还有长远的创业机会,或者说,哪怕你做起来了,也难逃被腾讯收购的命运。
为何?
因为微信是大众人群的基本入口,微信将成为一个人连接基本生活的最强连接器。各种智慧城市、智慧医院、智慧出行、智慧美食、智慧理财甚至智慧发票,无一不是在为这个终极场景而铺垫。也就是说,不远的将来,人们购物、医疗、出行、娱乐、读书、运动等任何基础的生活需求,微信将都能满足,而且很智慧,比你更懂你。
那时(其实不出3年),你怎么办?
我反正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远离微信或者微信不能做的创业机会,除了做人群的商业,即聚焦某一个细分小众的群体的小生态圈,也就是所谓的社群。
腾讯不会霸道到任何细分人群都不放过,他们做的只能是大众人群,小众人群比如拉拉比如高端女性的个性化需求微信是满足不了的,它们不可能做的那么纵深。
比如疯蜜会员所喜欢的轻奢品、高逼格活动、境外的医疗、五星级酒店预订、头等舱的VIP待遇、社交金融理财等,微信不会拿出一个队伍来专门干这事,这事于他们而言太小了。
世界上有多少可以细分或者小众的人群呢?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就女性而言,至少儿童、剩女、拉拉、妈妈、离异、富婆、女老板、文艺女青年、模特、女明星、小三等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社群,在这个小圈子里,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有着共同信仰、价值观、喜好、行为特征,都可以活得比较小而美(百年企业、幸福指数高)。
当然,不同细分的人群的痛点、糟点不一样,社群的经营方式当然不一样,但本质上还是有规律的,无非都是让每个人都有归属感,都以是这个圈子的人为荣(如果没人主动说自己是你的圈子的,则代表你的社群吸引力不够),大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都愿意为这个圈子奉献和做义工,会繁衍很多更加紧密的小圈子,个个小圈子都是自组织,可能区域、兴趣、爱好甚至身份不同,但大家信仰一致,这样的社群就是一个正向、可裂变、有未来的社群。
如果你的社群恰恰是这样的,那么恭喜你,你应该要准备为你这个社群做一个人群级的APP了,因为她们的需求和普通大众不一样,你应为她们量身定做,做一个她们需要、喜欢、离不开的APP,既解决她们购物、生活服务、金融等个性化需求,又可以让她们有归属感、安全感、有组织的感觉(封闭、安全隐私的圈子),还能满足她们的进阶成长(排名、点赞、女主人),这样,你的APP可能一开始并不出位,但你的APP是时间的朋友(工具类是时间的敌人,因为大家喜新厌旧),时间越久用户的感情、关系、回忆就都在这里,这里就越繁荣。
用马化腾的话说,微信不是一座宫殿,而是一个森林。
虽然我们是一个中小创业者,但我们的APP或我们的创业项目也必须可以成为一片森林,我们才有机会生存,否则任何环境、天气的变换,都可能对某一单个物种造成灭顶之灾。
从工具出发固然获取用户快,但也极易被替代,做一个传统的无门槛面向大众的社交产品短期也会有很多人因为好奇而使用,但长期因为鱼龙混杂会让整个社区乌烟瘴气,很难把一个“部落”做到长期欣欣向荣(看看天涯、微博人气的下滑你就知道了);
相反,从某个小众人群出发,有门槛的发展,冷启动时虽然慢,但一旦过了临界点,形成小生态闭环,将无可抵挡,自成一个王国(知道哈雷吗,哈雷俱乐部每年都在裂变)。
最后重复下我的预判:
未来,一群人一个APP,只有社群,才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