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你不是怀着猎奇心进来的。
▼
我妹,22岁,目前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1-
她小时候,总是被作为大家的笑柄。有些段子一般的故事年年被提起。像小学学数学时,20+20她算等于39 ,50+50等于99 。我舅妈无奈,拿豆子给她数,依旧得不出整数。然后我妹就哭,我舅妈就打。舅妈也是气急败坏了。如果我有个这样的孩子,应该想打死的。
没有人对她学习报希望的,反倒是我 ,比她大一岁,从小因为学习好被作为榜样,但是只持续到初中(后来恋爱叛逆啊)。我妹初中才学英语,小学毕业后,让我姐给补补英语,就从认字母开始,但是我妹的几个问题就把我姐搞崩溃了,补习再也没有第二次。
她问:A为什么是A,它为什么不是B,为什么A就长这个样子要这么写,为什么这么发音。现在看来这种偏神经病的问题就好像为什么我是我一样哲学,我那时候就觉得啊,她真是太奇怪了。
但是我们依旧都很喜欢我妹,她勤快,小孩子玩儿大人做家务的时候,她是唯一一个不和我们玩去帮忙做家务的那个,在谁家都是。
-2-
我们小时候总会被问到长大想干什么,我妹一副想不出的样子,大人就接着引导,
“当老师怎么样”
妹“不行,教不会学生咋办”
“当医生呢?”
“不行,把人看死了怎么办”
“那当大老板”
“不,赔钱咋办”
“那你想干嘛呢”
“当丫鬟吧,啥都不用管只干活就好,还不用动脑子”
⋯⋯
⋯⋯
⋯⋯
这是个经久不衰的梗,虽说本科就读的医学院,但是护理方向(本科期间因为成绩好老师推荐她转临床,她给拒绝了)。所以,这也可能跟小时候的理想差不太远,都属于服务行业...
她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下有妹,我知道的每个仨孩子家庭中,老二总是最容易受忽视那个,所以我妹啊,因为本身就勤快,久了家人习惯了她的勤快,就演变成,“F 去把碗刷了 ”“姐 帮我去买个xxx吧” 。在我们看来老大老三整天乐哈哈,我妹整天苦兮兮,所以她逐渐也变得敏感,误以为自己不受重视而自卑,受了委屈也不像老大老三那样该说就说出来,我妹总会憋在心里。但是真的发起火来没人敢跟她说话,所以哦,不要惹急一个看起来很好说话的人。
说到这里,想到一句话:你自己决定了别人对待你的方式。 很多事情不是对错可以评判的,勤快难道不是好事?可是勤快的人有天不干活了,别人怎么看?不管如何做自己都会有困扰,情商高的不过看明白这些,拿捏得当,不会委屈了自己。
-3-
一路成绩平平读到了高中,那个牛逼哄哄每年能出二三十个清华北大的郸城一高,毫无疑问我妹没考上,最后我舅还是托人送我妹去上了,故事到这里亮明一个背景 ,我们身处高考大省,二本的分数在别省都可以读重点一本了。
到了高中,也是真的下功夫去学了,高二高三都是在宏志班上的,这些我都是在她读大学后才知道的,我妹几乎不跟家里人说在校真实成绩,明明阶段排名很靠前也要说自己七八百名开外。而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说自己成绩好,就会被寄予很大的希望,那么高考依旧发挥了正常水平倒还好,一旦失误,周围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邻居和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就会闲言碎语。我妹从不会议论谁,这和一般爱八卦的小姑娘不一样,同样她也讨厌别人搬弄是非。
高三因为压力太大开始厌学,一去学校就痛苦,如坐针毡。我舅妈甚至找了神婆来看,我妈也联系了心理医生。担心我妹敏感,说是带我看病,我妹陪同。医生讲了两小时,我妹坐凳子上睡了一小时,搞得医生很尴尬,我很想笑。事后我妹还劝我想开点……
-4-
出高考成绩的那几天,提心吊胆,老怕她成绩太差自己接收不了有轻生念头。那时候我们在我妹眼里就是一群蠢货吧……成绩出乎所有人意料也包括我妹,高出二本线30分,毕竟她弃学几次累计在家待了一两个月,我们也一直被她的虚假差成绩所蒙蔽。家人那叫一个开心,我妹却很平淡,她后来讲,高三的几次模拟考成绩上一本妥妥的,高考真的失误了。对我妹来说,把所求放心里,拿行动出来,结果如此看运气,她做到的就是尽力。
到大学,年年奖学金,说出来可能不信,她同学有每早六点起来背知识点的,到考试分数还是比我妹低。我妹平时最大爱好就是看电视剧,看到夜里一两点,早上该上课时起。我好奇,难道书上那些都是看一遍记住的吗,她讲,学习和放松我分的很清楚,该学时拿出全部精力就好。她人际交往很简单,不恋爱,也倒没有感情上的牵绊。和舍友朋友偶尔出去逛逛,大学时的旅行也是寥寥无几。
我见过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做事前说我要达成怎样怎样的目标,恨不得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的抱负,社交网络里的点赞数越多好像我们越能成功一样。最后只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删掉自己之前吹下的牛逼。一眼看到结果的事情,永远只在别人轻描淡写的故事里。
-5-
去读研后,给我发来了宿舍的照片,某省会城市医学院,虽说心有不甘,暑假苦恼甚久,开学后还是信心满满,动力十足。她这点真是让人羡慕,被虐千万遍依然如初恋。
还在大三下学期时,学生要进医院实习一年,而那段时间正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期,她同班考研的同学各种托人找关系免去实习。我妹真正把实习事情办好已经九月份了,实习的那几个月在医院就是被当廉价劳动力使,本身又是老好人,白天医院忙一天,晚上抽点时间复习功课。完全投入备考是在去年九月十号左右了,而对于考研复习,她只记得她老师说过的一句:既然背不死,就往死里背。最终录取学校不如意我是劝她二战的,她微信发消息给我,姐,我复习的这几个月真的太痛苦了,这种罪我不想受第二次。
而我,即便是自己最拼命学习的时候也没有到痛苦那个地步。我以为她学习开窍有天赋,却忽略她对自己有多严格。
大学年年拿奖学金的她,有底子在,虽然复习时间短,但却是她们学校报考××医学院学生们中唯一一个进复试的,在她身上我深刻明白效率高这个词,我们整天也是忙忙碌碌,最终一事无成。
复试那天刚好和某公立医院面试冲突,工作和考研她不是没有纠结过的,医院面试机会难得,抓住了绝对是个大家公认的好工作,研究生复试还不一定被录取。虽然更多人劝她你工作吧,研究生读完还是要工作的,可她也就是那股子倔劲,不甘于在自己没有更多体验外面世界时候,就把自己圈在了某个城市。复试没过,没想到如此有声望学校也存在内幕,在此不提名。结果让她一度沮丧、哭了好久,她不怪别人占了她名额,只恨自己没准备充分。从复习时间被拖延、到复试被挤掉医院名额错失,没有抓住调剂黄金时间,最终被不知名医学院录取。这在常人,恐怕早被打击的丧失勇气一蹶不振了。
-6-
“思维决定你的高度”
“如果本科毕业去工作,整天在医院干那种打针输液换药的活儿,三四十了还这样就不好了”
“感觉好多事都没做,班里有三十多岁还来读研的,我自己现在唯一优势就是年龄吧”
“不安于现状,心中总有不甘”
“想出去看看,有时候觉得自己一个农村出来的,有些高度自己没希望达到……”
她信鸡汤且很乐观,在我们看来可笑的,她那里就是精神支柱。资料书笔记本里随处可见摘抄的段落句子,这些被她视作珍宝。人有信仰没什么不好,文字总是生活里情绪的催化剂,你可以只是幻想,也可以像我妹这般,“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她虽不食人间烟火,却深知人情世故,就是长辈口中懂事的孩子。逢年过节甚至周六日,都会给家里的亲戚打电话聊聊家常问问身体,过年回家也总是各家备好礼物。是个有爱就要表达的人。她还说,以后结婚了要同公公婆婆住一起,这样有既可以老人家聊天,自己也不会闷。真是位中国好媳妇儿。
我妹算是成功者吗?不是,她也并不耀眼。可让人禁不住敬佩。我喜欢和我妹待一起,她有让你振作起来的魔力。就好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过,她是个近朱墨者都会赤的人。
同在这冒泡的淤泥中摸爬滚打,唯她长成了一朵莲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