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于孩子,应如灯盏,而非拐杖。
01 直面控制欲 你在害怕什么?
凡事皆有“度”,事无巨细地控制,比如干涉孩子穿哪件衣服、吃什么饭菜、看什么书、和谁交朋友、写什么日记等,则都是对孩子控制过度的体现。
为什么你总想控制孩子?
原因一:缺乏边界感
什么是边界感?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的感知和理解,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心理学家曾奇峰有一个比喻:悬崖的边界很清楚,所以我们不会靠得太近;但深水区与浅水区的分界比较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
原因二:缺乏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和稳定程度的感知和理解。
安全感强的人不仅能自我肯定,表现出自信和自立,哪怕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也能随时保持从容和淡定。
如果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长期缺乏安全感,便会把自己内心对外部世界的不安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着缺乏安全感的父母的孩子经常会受到来自父母的不稳定情绪的影响,久而久之,其自身也会变得焦虑,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
原因三:缺乏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它是我们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情绪的能力,也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场景中,控制欲望的重要能力。
有同理心的父母能对孩子的委屈、痛苦感同身受,因此哪怕一时逾越了边界,他们也会立刻考虑退回去;当因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而起心动念,想要妄加干涉孩子的行动时,他们的同理心也会立刻转变为一股相反的力量,令其悬崖勒马,阻止其说出强势的话语,勒令其停止做出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