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在罗山蟒张乡天湖的商代墓地,发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酒,它装在一件青铜所制的容器内,密封良好,至今还能测出成份。
殷商正是青铜器工艺成熟时期,商朝人又有好酒之风,光是青铜酒器就能分成好几类,有的用来调酒,有的用来温酒,有的专用来给酒加水,并不是有个酒杯就行了,喝酒比茶道的仪式感还要强烈。
青铜酒器按照形制可分为
三足器(或四足):爵、角、斝、盉
圈足敞口器:觚、觯、尊
圈足敛口器:罍、卣、壶
其他:彝、勺、觥,及鸟兽形器
是的,我们现代人穿越回商代喝酒,就是要用这些连名字都叫不出的酒器了,来熟悉一下酒池肉林的基本业务吧!
爵
爵:饮酒的器皿,下面有三条长腿,可升火温酒。这个形状的器具在电视剧里也比较常见。
角jué
角: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也无便于吸饮的流。
斝jiǎ
斝(jiǎ):古书中也称为“散”,其形状像爵,但比爵大,有把手,圆口双柱,平底之下有三个尖足;也有侈口、下腹扁圆,三足中空,或呈棱形或呈圆柱形的;还有四尖足、带盖、呈方形而圆其四角的。
斝盛行于商周时期,一般为盛酒行裸礼(古代酌酒灌地的祭礼)之器,兼可温酒。
觚 gū
觚(gū):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也有与斝成组合的。其形制为圆柱形,器体较高且细,多为喇叭形,通体呈X形。
商周时觚非一般饮器,有一句成语为"不能操觚自为",即指觚的多寡与饮者的身份地位、人品、酒量相关,只有高品位的人方可用此器。
盉hé
盉(hé):用水调酒的器具。古人举行大典礼时,喝酒必须卒爵,不能喝酒的人,就喝掺了白水的酒,叫做“玄酒”。
盉的形状一般是大腹、敛口,前面有长流,后面有把手,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春秋战国时期的盉呈圈足式,很像后来的茶壶。
尊
尊: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比如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彝yí
彝(yí):大型盛酒器,并作为礼器以其显赫的地位和精美的造型著称,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彝是清代金石家定的名,其形状长方有盖,器身有觚陵。与鼎合称“鼎彝”,泛指青铜礼器。
觯zhì
觯(zhì):饮酒用的器皿,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礼记·礼器》有记载:“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商代的觯大多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而不叫觯。
觥gōng
觥(gōng):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
《醉翁亭记》就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罍léi
罍(léi):大型的盛酒器,又可盛水,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罍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圆形罍商代和周初都有。
卣yǒu
卣(yǒu):卣都有提梁。在大祭典礼结束后,用卣把酒洒在地上,以享鬼神用的。
壶
壶: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从上面这些复杂的青铜酒器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商朝贵族生活的奢侈和繁缛。
嗜酒被周朝当做殷商灭亡的重要原因,在西周初期铜器大盂鼎上刻有铭文谴责商朝百官“率肆于酒”(沉沦于酒)。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在辅助周成王时,便颁布了严厉的“禁酒令”《酒诰》,规定公职人员不准用公款饮酒、工作日不准饮酒等。
饮酒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殷商灭亡,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问题不仅仅在于酒,更可怕的是盛酒的青铜器具,
有!毒!
商代青铜器为铜锡合金,锡的比例大致为百分之五至二十,并加入少量的铅,甚至有完全用铅代替了锡的,可以在铸造花纹时,形成花纹清晰,减少气孔的良好效果。
然而长期使用含铅的青铜器具饮酒、吃饭,重金属铅在体内逐年富集,大量贵族、朝臣甚至君王会患上慢性铅中毒。
《史记·殷本纪》说商纣王“资辩捷疾,闻见其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但是自从染上酒癖以后,却变得昏庸残酷,举止反常,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之一,原因很可能就是铅中毒损害了人的神经系统。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