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城有个区静默管理,我所在的区虽然暂时没什么大的动静,但是出门听到的看到的全是一级战备的状态。外面行人明显少了,偶尔遇见一个人也是行色匆匆,熟人之间谈吐间除了那啥,再也没有了别的话题可聊。这样的状态不只是影响了我的生活,同样也影响了我的文字。写出来的东西被屡屡被锁,让心绪也变得烦乱起来。
抛却生活的身不由己不说,码字也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直固执的以为写作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反思。记录的越加真实,反思才能更加彻底,只是现在才明白在平台写字就必须受平台规则的制约。
无论是生活还是写字,很多事都是我们无法改变却不得不接受的。而面对这些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除了接受,还能有什么呢?
接受无法改变的。这是我对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我经常和亲友说起的一句话。大多人来到世间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而不是改造世界的。唯有极少数的人来到世间,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的。这样的人注定不是一般的人,要么功成名就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成为千古罪人。不是所有的人来到世间都能制造出一些动静出来的,大多人都是默默的来,默默的离开。正如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故而人世间赤条条来,赤条条离开是人生的常态。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也是个喜欢反思的人。在我看来越是热闹的地方,越容易让我看不清楚自己,也看不清楚别人。唯有一个人独处,或者处在安静的环境里,我才能看清楚自己的内心,也才能认识世界的样子。
静默是这个特殊时期兴起来的个词,我感觉这个词语很是形象。安静沉默,静下来才是最好的保护,沉默才是最好的表达。一个人的静默,是为了修整内心。一个城市的静默,是为了净化环境。身处其中的我们,坦然面对就是。
那啥三年了,这三年来我反思最多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生活?
小时候一件衣服我和妹妹换着穿,妈妈做一件新衣服给我,我穿完了再给妹妹穿。可是妹妹从小喜欢交际应酬,我喜欢宅家看书,我就把新衣服让给妹妹穿,自己穿妹妹的旧衣服。为此爸妈总夸我从小懂事,天生的爱替别人着想,替父母着想,小时候的我自然想不了很多,只是认为姐姐让着妹妹是天经地义的事。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现在我和妹妹的日子都过得去,衣服多的穿不过来,但我还是会把自己的衣服给妹妹穿,只要她喜欢,只要我有,我都会毫不犹豫的让给妹妹穿。现在的妹妹其实并不是必须要穿我的衣服,可我们一个愿意给,一个喜欢要。而这却是我们中间别样的亲切。
小时候我让妹妹是对物质匮乏的一种接受,而现在我让妹妹,是对我们情义的一种珍惜。我们来到世间一直都在接受,接受糟糕的境遇,接受命定的缘分和情义。唯有接受,才能更好的让我们和世间和谐相处。一个叛逆心重的人,心里想着征服世界,改变世间,却往往会忽略自己拥有的一切。
三年前,我们习惯了车水马龙、生活便捷的现代生活,而今我们却不得不接受静默的管理。置身其中,有人会有不适应,但必须努力接受。回望那啥还没有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不是也有好多人还因为受不了大都市的喧闹,想逃离都市,重返田园。而他们的口号“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不是也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吗?
曾经看到这样的调侃语:我拼尽所有的力气进了城,才发现现在流行城里人去农村了。也有人这样说:当我好不容易赚了钱买了车,才知道自行车和徒步成了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欲望无穷,只要你热衷于对比,永远也只是跟在别人身后的那个。
与其跟在潮流的后面努力奔跑,不如接受自己拥有的,做好独一无二的自己更踏实。不是每一个人生来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规划,或者对自己的后代有个很好的安排。大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做一个怎么样的人,想拥有怎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理想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路长大,一路成长。
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这样抱怨:房子太小,工作太累,工资太少,事事不遂心,样样不如意。其实,很多时候生活的不如意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理想的人生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你自己能够满意你的生活,那么它就是你的理想人生,是否拥有理想的人生关键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平和和不浮躁的心态。
放下攀比心态,不比较,就是理想的人生。既然无法改变世界,不如接受不能改变的生活,和喜欢的人,过喜欢的生活,偶尔勤奋,偶尔懒散,在纯粹与自然中,用心感受四季的更迭。在老去之前,先把生活过成向往的模样,不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状态吗?
接受无法改变的,不是一种消极的认命,也不是一种宿命的的心态,而是一种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存模式。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