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日中午,地点明德天心大食堂。
姹姐已吃完饭,她开始自然的交流起了教学。内容是《小石潭记》,说真的,我第一次听得入神,被深深的感染和触动。
《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作者柳宗元。本学期却没有深入备课,常规的课堂。但是今日却发现,教学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找到激趣点。
姹姐确是语文教学的高手,有着极高的教师素养:语言面貌极佳,朗读水平令人沉醉,舒缓的有力量的;有着深入思考探究的能力:对每篇课文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有着敬业的精神:下午无课的任课老师每天基本都是半天班,而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对待学生温柔亲和,春风化雨;更是有着教学的热情:想是教书很多年了,却从不见语文教学的倦怠,每次谈起教学滔滔不绝。比如今天。
《小石潭记》是游记文学,要探析的是游记的线索、景物特点的分析、情景交融背后情感的探析。景物特点的分析抓住一个画面:皆若空游无所依、如鸣佩环、参差披拂之景。如鸣佩环到底是一种什么声音呢?你最喜欢的自然界的声音是什么?它似早晨的露水滴在水中的声音。最喜欢的声音是有一天清晨在外婆家醒来,雨滴从屋檐下落下的声音......学生的回答多么的具有诗情画意。说到此,突然想到《浮生六记》当中沈复和妻子讨论雨打芭蕉的片段,借此在家中卧室外头种下两颗芭蕉树,以便去体会下雨天: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美感。继续追问,如鸣佩环的声音有什么特点?空灵的、清脆的、教师点拨甚至是带着禅意的,结合句子隔簧竹,有曲径通幽的禅意在里边。一个小小的句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在一个比喻句中用丰富的词汇去分分析声音的特点,用实际的生活体验和更多的比喻句来形容这种声音。参差披拂,在小石潭的周围可能有哪些树?竹子书、茶树、藤蔓。追问:你能描绘他们的特点吗?我也想到自己上的送教课《竹里馆》,正是用不断的追问来补白诗歌,充分挖掘诗歌的内涵和意蕴。那是工作头两年的课,想着现在已经荒废了对课堂的探究了。
交流道内容还有很多,只是记下片刻和自己的思考。真心触动的是那份教学的热情,教研在她身上所迸发的乐趣。
不要让工作索然无味,也不能让自己索然无味。一定要让阅读激发自己的语文味,用文字记下生活的点滴以丰富自己的感受;把真实的生活带入课堂。
下午一直心神不宁,记下这件小事以激励自己。教学的热情能带来工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