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拜读东野圭吾的作品《解忧杂货铺》,给我的感觉是新奇和温馨,相信对很多看过次书的人也是一样。这部作品没有犯罪,没有侦探,毫无推理元素,但里面充满人与人的羁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这本书是我用零零散散的时间看完的,以致于对书中的情节有点记不清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轮回。故事中的开头,三个年轻人因为偷的车抛锚,在天亮之前只能暂时躲在一个废弃的杂货铺,无意中在店的牛奶箱里发现一封来自于过去的咨询信,由此来引发接下来的四个故事情节,在故事的最后三个年轻人发现自己偷窃东西的人是在“解忧杂货铺”里咨询过的人,最后痛改回首,一个温馨完美的故事结局。
其中,对我印象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章《深夜的口琴》,故事中讲的是一个徘徊挣扎于成为职业歌手(理想)和继承鱼店家业(责任)的“鱼店音乐人”克郎,在此之间的抉择。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在电视歌唱比赛节目上总是斩钉截铁要实现自己音乐梦想的追梦人,之前总觉得有点做作,现在我有点敬佩他们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克郎,音乐才能一般般,就像乐评人评论克郎所说“歌唱的好,却没有什么特色。”事实上,现实中这些人也是占多数,努力了一辈子却未必出的了头,而且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肯定也充满了质疑声。故事中克郎在梦想和责任之中挣扎徘徊,最后由于父亲的成全与支持,克郎投身于音乐事业,可是却没有起色。在一次在活动中发生火灾,克郎在救人过程中牺牲了。但是他的作品最后却被别人传颂,留下了比生命更长久的作品。仔细一想,这也许就是克郎这类怀揣音乐梦想的人之所以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有一个人比你更相信自己,那个人还是你深爱的人,你又怎能放弃呢?克郎的父亲就是如此。人生的两难,总是被爱成全。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引用被人的话来评价这本书吧,“解别人的忧,填补内心的空洞。”这是一本温柔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