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早在美国游学的时候,导师就一直鼓励我去给她当助教,特别是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因为她知道我对这方面有兴趣。于是每次她在上课前都会先告诉我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做什么实验,让我先做准备。然后上课时,再协助学生去理解课程,执行实验操作等。其实这就是,上课前准备一遍,上课时听老师讲一遍,协助学生时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每协助一位学生就有一次复述,加起来就已经学习了好多遍。经常是一堂课下来之后,我甚至有信心自己去带这一堂课。
后来在英语培训机构工作的时候,也经常给学生讲课。有音标课、发音课、语法课,甚至有全英语的心理学知识课。
对这些内容的准备情况往往都不一样,有时候准备得充分一些,有时候赶时间就会随便一些。
准备得充分的时候,不仅讲得来劲,可以用多种方式、从不通过角度入手给他们讲,甚至还能预判学生们会问什么问题,要如何解答他们才有助于他们理解等等。甚至还可以穿插一些小幽默、小故事什么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语法体系中时态方面的知识,我远在准备讲课之前,就已经自己写好了一整套语法框架结构,标出了相关的句型句式和一常见混淆的情况,还写了公式和例句。后来还被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借去抄写和再运用。而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也获得了将内容教给别人的机会,他们的英语语法水平也跟着高了起来。
而至于讲心理学知识这方面,一方面我认为和学生讲这部分的知识本来就是我所熟悉的,另一方面我也没有打算给他们讲得很深入或者很详细,所以每次开课都是稍微查一下资料激活一下记忆和整理一下讲述顺序就可以了。但是每次这样去讲课的时候,我都会严重觉得发挥得不好,觉得可能只讲明白了最多30~40%,学生们也是最多只有两三个人能听得津津有味,大部分人都是云里雾里,加上是全英语讲课,理解本来就有门槛,效果之差可想而知。不过毕竟是心理学的内容,他们本身有兴趣,很多人在课后会借笔记抄,倒是让我的分享活动总会有很多人参与。
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或者高级词汇,本身也需要使用更简单易懂的词汇进行解释,倒是也使我对相关词汇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至于最大收获的一次,其实就是我在当前公司的面试。公司在基本了解我的情况之后,让我把他们的PPT拿回去,然后整理一份新的PPT出来,再给他们讲一遍他们的产品。于是我为了把这次展示做好,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行业的现状,认真询问了一些懂得相关专业知识的同学和老师,然后从头至尾梳理了PPT好几遍,最后把公司原PPT整理了好几次,并试讲了至少七八遍,最后到了复试的时候一次就通过了。
这还只是开始。从这时候开始,我清晰的把握住了公司发展的方向,并快速为公司的前期发展做好了计划,设计了最初的产品框架,并且一直作为公司产品的发言人进行对外演示,也负责给公司新员工进行产品培训。因为,按照老板和其他高层的说法,我“逻辑清晰,重点明确,而且是全公司最了解我们产品的人”。所以很快,我也受到老板邀请,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在决策公司大小事务时有一定的话语权。
这些经验其实也让我喜欢上了给人做演示,所以我自己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地增长。所以即使面对非常重要,或者重量级人物众多的场合,我也不会怯场,甚至总是自信满满地给别人介绍我们公司的产品。连我们公司内部的员工都说,听我讲自家产品,就觉得我们的产品比实际上还要好用几个档次。
——————————————————————————————————————————————————————————————
至于这套方法的执行,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自己每学习一系列知识,就要考虑自己要怎样向别人传达,并且达到保证对方能听懂的程度。光是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脑子里其实已经在不断地搜索相关的知识,并使用逻辑思维把它们串联起来,再变成自己所擅长的语言方式给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精确地把每一步都记录在进步本上,一定能更好地把知识掌握住,并且非常牢固。而且这一过程往往能让我们想到很多可能面对的疑问,以及解答的方法,其实也算是创造了新的知识在其中。同时,它也会随时提醒我们,接下来还要去熟悉或学习什么样的相关内容,才能让我们对这系列的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这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向前的进步回路。
于是又回到了费曼的金句: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而当我们能够create的时候,我们的understanding也会非常深入全面,自然而然,就还能玩出花儿来,增加自己的好东西进去,就像先极致模仿,再寻求独创,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产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