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剛畢業參加工作那會兒,單位每年還流行訂閱報紙雜誌,我連著訂了幾年的『科幻世界』。每每拿到當月的雜誌,便利用休息時間急急地翻閱一遍,遇到精彩的小說,會留到最後,認真地品味一番。
這樣的愛好在文科女生中大概並不多見,不知為何當說那麼喜歡。可惜後來不再訂閱雜誌了,自己的閱讀興趣從科幻轉向了心理學,不知冥冥中暗示著什麼。讀了那麼多年的科幻小說,如今幾乎沒有記得住的。
唯一一篇有印象的是一個短篇,講的是有一個人,用現在的話就是“吃貨”,一天他坐在餐桌前開始用餐,享用的是自己的身體,一點點把自己吃掉,最後只剩下一張嘴,還不停地在嚼動。很詭異的故事,作者大概想諷刺人類的貪欲吧!
之後再沒看過科幻小說,直到前幾年聽說劉慈欣撰寫了『三體』,且要被搬上銀幕,最近看到媒體上晒出奧巴馬的書單,『三體』赫然在列。新的電子書到手,第一時間搜索『三體』,推送成功,今天空下來,開始閱讀。
看介紹,這是中國科幻小說中的扛鼎之作,十分精彩。才看了開頭,應用物理學專家汪淼被牽涉進一件涉及軍方的案件,案件涉及多位基礎物理學專家接連自殺,而據稱他們與一個叫作“科學邊界“的組織有接觸,且開始認為物理學是不存在的……很引人入勝的開篇。
文中說到了射手和農場主的假設,射手的故事講的是,如果一個射手在一張靶紙上每隔十厘米射一個孔,而靶紙上存在二維智能生物的話,他們的科學家就可能發現一個他們認為的宇宙規律,那就是每隔十厘米會存在一個孔。
而農場主的雞場裡每天十一點會給火雞們喂食,連續一年都是這樣,那麼火雞中的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這個規律,並在感恩節那天向大家宣佈,但當天的十一點這個規律沒有應驗,因為農場主將所有的火雞抓走殺掉了。
我想我基本弄懂了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我們在這樣三維空間裡觀察到的所謂的科學規律,在更高維度空間智能生物來說是否只是一種偶然?真想知道作者會將故事引向何處!好了,就記錄到這裡,我要去看科幻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