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讲了两件事:如何对抗拖延以及如何提高记忆力。
一次两次的拖延也许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如果长年累月成为一种习惯了,那后果不堪设想。而习惯是什么?它包含四个要点:信号、反应模式、奖励机制和信念。
那么,从这四点突破的话,如何对抗拖延:第一,阻断信号。比如去读书的时候,就把手机静音;家里环境不好,就去图书馆等等。第二,改变反应模式。可以使用番茄时间管理法以及事先做好计划。每次给自己设定25分钟,在这25分钟的时间,专注去做一件事,强迫自己不受任何信号的干扰。而事先做好计划则能够让你的潜意识中知道你有任务要完成,其余的事情在这个时间段并不重要,就会降低对信号的反应概率。写在本子上的计划,是对自己最好的提醒。第三,奖励机制方面,也就是对你个人的奖励。拖延症之所以容易成为习惯,正是因为拖延症的奖励是即时的,你把意志从一件痛苦的事情上转移到轻松的事情上的时候,这个愉悦感就是一种奖励。所以,要对抗拖延症,就要在日常行为中增加对自己的奖励,包括精神上、情绪上、物质上等等。第四,在信念方面,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最后,还要给自己一个心理对照,把自己现在的状况和想象的五年之后的状况进行对比,或者把偶像的照片贴在桌子前,以此来实时激励自己。
以上是对抗拖延方面作者给出的建议,那么,在提高记忆力方面呢,作者是利用神经学理论给记忆力进行解释的。
我们大脑记忆一个信息,是该信息触动到了大脑的一个神经元从而形成了一个记忆碎片。组块呢,是这些分散的记忆碎片的集合。形成组块之后,还要将它们搭建起来,这样形成一个模式之后才能加深印象。而这些组块很容易被新陈代谢的小恶魔吃掉,所以记忆一个信息之后,要及时回想与复盘。当天晚上睡觉之前的回想最有必要,因为这之后的睡眠中,潜意识会加工这些信息。第二天早晨起来也要回想一下,把加工过的信息再进行主动的整理。之后,每隔几周一个月几个月再复习,这个信息就成为你的长久记忆了。
大脑每个区域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只有调动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后,才能给让这个信息在大脑中的烙印深刻。记忆方法中的比喻法、类比法,就是让新的知识模块套用于已有的知识模块;而编成顺口溜、歌曲、做思维导图则是调动更多的大脑区域。
记忆方法书中提到很多,但每一个写的都不详细,具体如何操作还是要再涉猎其它材料进行深入学习。TED演讲就有几个专门针对记忆的主题,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学习的tips,我觉得实用性比较大的有两个:第一个,如果工作任务量大到让自己想一下就不愿意再做的程度,就把巨大的任务分解成三四个小的任务。每次工作的时候全神贯注于每一个小任务,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第二,就是养成记工作日志的习惯。每周制定下周的计划,头一天晚上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能够改变自己的反应模式,有效对抗拖延。
尽管本书后半部分介绍记忆力的内容不怎么详细,但前半部分内容干货还是挺多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之前,先读一下《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