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你们的朋友李丹。今天我们开始公益课堂第二讲:当心!你是否正在这样做?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是否被这样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而惊叹到呢?通过昨天的交流我们能够感觉到大多数的人还是采用了严厉和惩罚的管教方式。当然了,不能否认这种惩罚不管用,这种方式确实能够立即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但是,我们是否反思过:这样的长期效果是什么呢?
我想这样下去的长期效果一定是负面的效果,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发展,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当心,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惩罚造成的这四种结果,是否是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状态呢?大家同样可以对照孩子的行为回复数字。
相信我们大家看到这四种结果,内心都很震撼,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做出的决定。然而,在他之后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
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可能在潜意识中认定“我是一个坏孩子”,并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而另一个也认定自己“坏”的孩子则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我相信这两种情况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因此,我们作为家长更需要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长期效果,千万不要被短期的效果所愚弄。
有的家长会认定要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是一个很荒诞的观念。就拿我们自身来说,想一想自己上一次被羞辱或被不公正对待时的感受,你当时有合作的意愿了吗?想要表现得更好了吗?你是否觉得更想要放弃努力或者掩盖错误,以免将来再受羞辱?或者你是否想舍弃自我,去讨好别人?
如果我们本身都是这样的,我们又怎么能忍心这样对待孩子们呢,这种收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感觉和潜意识中的决定,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的人格。
有时我们觉得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那么你知道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吗?这段时间网上疯传的《隐蔽的角落》所引发出来的教育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如何毁掉一个孩子,控制他》,稍后我会分享给大家。
经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正面管教的方法则是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痛苦(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作为激励手段。另一方面,娇纵不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羞辱,并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而不是依靠自己和相互合作。正面管教的目的就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大家知道“管教”一次源于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管是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惩罚造成的四种效果,那么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明晚再继续分析。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也是在即将也要分享的这篇文章里的一段话: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断舍离”是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爱好,不一样的追求,生活方式。
60分的父母刚刚好,理性与感性兼具,有自己的世界,不拘泥于琐屑的情绪,也不强迫孩子做自己的复制品。
智慧的父母之爱,是适当的抽离,有分寸的放手。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量力而行是一种智慧。
好的父母,爱到100分只会表现70分,心有牵挂万千,到了嘴边却变成适当的鼓励,鼓励他们飞翔,找到自己的人生。
愿你我只做60分的父母,不疾不徐,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