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阅读计划,除了阅读时间和阅读书目的规定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读完一本,再读第二本,不要同时阅读好几本书。
为此我还专门找了一个本子,用来记录每个月读完的书目,这样等一年结束,进行阅读复盘的时候,就会很有成就感。
刚开始几个月,坚持的还不错,最起码每个月我都可以完成几本书的阅读。可是今天我翻看10月份的阅读记录,发现10月份已经过去一半,而我竟然一本书都没有读完。
我忍不住反思,半个月过去了,而我每天都有阅读,怎么会一本书都没有读完呢?
第一个原因我认为首推收费问题。我喜欢看电子书,并不完全是为了省钱,而是电子书看起来更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阅读。
我使用的阅读app是微信读书,刚开始感觉还不错,界面简洁,一目了然,而且书目齐备,几乎什么类型的书都有,不像有的读书平台,以网络小说为主。
唯一有一个不好的问题就是,有的电子书收费太贵,一本书就要好几十块。虽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免费获取赠币,然后再使用这些书币兑换想要的书籍,但是很多时候,获取的赠币远不能满足我购书的需求。
书币不够就得花钱,但是有些当下比较热门的书籍,动辄四五十书币,也就是四五十元,我觉得花这个钱去买一本电子书不太值得,所以有些我很想阅读的书,只读了前面免费的部分,就放弃了。
除了花钱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读书还是太急功近利了。
我总想多读几本书,只为将来阅读复盘的时候可以充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是读书这件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了功利性的目的,读书就不纯粹了,甚至会影响读书的效果,就像我现在这样。
因为有了功利的目的,我在选书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去看每本电子书的字数,特别喜欢那种只有五六万字的书,只要几天就可以读完一本。
有时候为了追求阅读速度,就会忽视阅读效果。读的时候囫囵吞枣,读过去的时候什么都没记住。有时候也忍不住停下来问自己,这样读书有什么用?读完就像没读过一样。
今天静下心来思考,我还是觉得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能为了炫耀而读书。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实现个人成长的。
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总不能一年读了好几十本书,什么成绩都没有,那可就成了别人的笑话了。
微信读书app的书架上只能放几百书,我已经摆满了,但其实读完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想接下来的时间里,先把加入书架里的书读完吧。
10月份还剩半个月,2024年还剩最后两个半月,但是我想,只要我坚持每天阅读,两个多月也能收获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