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当你满心欢喜地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亲近之人面前的时候,她淡淡的一句“哦!”是不是常常让你瞬间感觉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总在无言以对中变得空欢喜一场;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当你自以为对方能够感同身受感觉到你内心悲伤的情绪的时候,你认真诉说的所有痛苦都全然被他的一句“好吧!”给打败,你所有的耐心都被挑战没了。
没错,都是那句“哦!好吧!”惹的祸,倍具痛感的是在你自以为对方就是你最可信的人的时候,你却常常热脸贴上冷屁股,得到的就是冷漠的回应。因为你没找对倾诉的对象,所以你感觉自己是对牛弹琴,因为你太渴望毫无保留地展示你的战绩,所以在对方看来你这人分明就是自私,总是喜欢拿自己的长处中伤别人的短处。
一句“哦!好吧!”,也许当你这样回答对方拭目以待的答案的时候,无疑是在热脸上泼上一盆冷水,你在暗示对方“醒醒吧!别太痴迷暂时的成功”,也无疑是给了对方所有的绝望,你在暗示对方“我对你的悲伤根本就没有兴趣,你就不要瞎浪费时间了。”
两种情景,两种不同的感受和心情,若论对错,暂且还谈不上。曾经有句“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用来解释这种情景其实再合适不过了,一种是来自发出者的满腔热血或是愤怒,一种是来自受着的冷漠回绝和无关痛痒。这难免会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逢人就说自己的遭遇,一开始可能会有人来倾听,时间久了,得到的只能是冷漠的回绝和抵触的情绪。所以,说者有意,听者有心,说者一心把你当个知己,在听者看来你可能只是把他当作发泄情绪的垃圾桶,说者全然不顾你愿不愿意听,而听者只当是强硬的获取同情或赞美我凭什么还要为你点个赞或者帮你擦眼泪。
所以说,古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由此可见,找到一个能够倾诉的对象时多么地困难,不懂你的人觉得你话真多,懂你的人你又未必倾诉得到。这又让我想起那句“你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你也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暗恋一个人,你所有的暗示举动在对方的眼中不过是一场你自导自演的独角戏,你为对方的回眸一笑开心地整晚笑傻了睡不着觉,你为对方的冷漠回绝悲伤到多次想要结束生命的冲动,而对方却全然不知,甚至一如既往地觉得你这是自作多情。这是很多年轻小姑娘经常干过的傻事,甚至还真有小姑娘为此殉情绝望。等到你逐渐成熟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我当时怎么就那么傻?”,痛并快乐着的就是青春,不是吗?
所以,有用的话一定要讲给对的人听,不要让盲目的自以为是侵扰了你的热情。就像你不会对卖瓜的果农谈论AR/VR,他亦不会向你埋怨某某肥料又涨价了一样,彼此不在一个层面何来共解。有人说,我和我的父母朋友在知识储备和阅历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为什么她们就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回应我呢?因为信任和包容。就算你听不懂你也会认真听完,就算她们不理解他们也学会了倾听。仔细回想一下,你上学的时候每次抱着优异的成绩回家的时候,除了你自己,比你更高兴的肯定是父母,倘若邻居的同学恰好没考好,在对方父母眼中你这就是活生生的炫耀。父母最懂你的喜怒哀乐,所以在她们的眼中你永远都是一个小孩子,鼓励和拥抱就是最好的回应。51岁的永康男人张永康每天抱着82岁的母亲在江边唠嗑,每当他聊起工作生活的时候,母亲不能说话,只能“嗯呀”轻声回应,对张永康来说,这就是最亲切的回应,对母亲来说,有着十足的安全感和温暖。所以你所有的快乐悲伤多半情况下,向父母和知己倾诉也许能得到更好的回应。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有时候你的一句冷漠的回应在对方眼中可能是种被忽略甚至是敌意,得罪一个人很容易,取悦一个人也未必简单,如果你无心扮演一个好的倾听者,何不示意一个简单的微笑来回应,既不虚伪又不失敬意,总比那句“哦!好吧!”更容易被人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