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个客户给我打电话,事情也比较简单,他买了中R信托产品(金额在7位数了),听闻代销的大唐财富已经宣布停止兑付了,问我怎么办。
能怎么办?中Z系的风险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媒体已经报道的很多了,昨天看了中Z系里面的一个客户经理发的致客户书,貌似是暴雷了。
我咨询了一圈业内的人士,都表示暂时也没什么好做的,唯一能做的,还真的是只能多加点维quan群,多获取一些信息。
5年前,郭sq竹席在陆家嘴论坛上说:
“任何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这几年来看,活生生的各个例子,更显得这句话振聋发聩,实属良心。
关于这事,有几个不太靠谱的看法,分享一下。
1、(融资类)信托产品,能看点别的就看点别的吧。
说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国内信托的起家,和银行理财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因为银行表内贷款受到信贷政策的约束,阶段性可能收紧对地产、城投、过剩产能行业的信贷投放,这时候,企业就只能通过信托、理财等,进行表外融资,信托、特别是融资类信托,干的其实就是信贷业务,投向的资产,信用风险都是比较容易扩散的(特别是当下)。
信托这样的金融牌照,原来是有牌照价值的,也就是转让的话,是可以卖钱的,但是现在不少的信托牌照,可能得采取买一赠一的方式,其中信托牌照,是「赠」的那个……你想要一个别的牌照?没问题,你把这个信托牌照一起收了,顺便把里面的风险自行消化掉。
2、不管你买什么产品,如果是大资金,尽量还是去银行或者券商,特别是别去什么三方财富公司。
逻辑很简单,银行和券商最怕什么风险?
声誉风险。
那就意味着,为了防止出现声誉风险、发生挤兑,它是愿意做出让步,付出一定成本的。
我说的比较隐晦,想表达的是,假如你买的产品踩雷了,同样想去维quan,互联网电商的客服电话可能是占线的,财富公司可能是人去楼空的,只有银行和券商有动力协助你维quan,因为它几百家网点分支机构始终是要继续开门做生意的。
3、尽可能还是做存款、买理财、买基金。
也就是投资于标准化的资产,这是大势所趋。
虽然基金、理财也可能亏钱,但至少你每天/每周能看到净值,亏的让你明明白白的,还有基金经理/投资经理,不仅让你骂不还口,还给你写道歉信。
这回中Z系的案例中,有单一客户买了50亿的产品,确实难以理解(有点羡慕)。
如果你身边有相对有钱的亲戚朋友,不妨说一下,做个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