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饭菜,搞家务。晚上还得花一大把时间陪着孩子写作业。内心焦躁不安,还有点恐慌。好不容易陪着孩子把作业写完,伴侣的一句质问瞬间引发内在情绪的爆发,激烈的争吵,重复往日的样子又上演了……
我利用了老师引导的方法:
1.情绪包裹的信念是什么?(ABC法则)
A(事件):白天忙,晚上忙,又忙又累,还要被催促
C(行为反应):生气、愤怒、抓狂。
B(行为下的信念):做饭菜,做家务,陪孩子……是在浪费学习和成长的时间。
2.正面动机是什么?
想要更多的自由时间来成长和学习
3.抽离:回看那一刻的胜胜,今天的我想要对她说几句话,我会说些什么?
做饭菜,做家务也是一种享受生活,是让生活变得更精彩的方式。陪孩子不仅是育儿,也是照见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更多的去看见和觉察自己。如团长讲的高僧闭门修身,几年以后还未修成正果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修炼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真正的修炼和学习不是闭门思过的学,而是要多与人联结,从生活中去感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感悟,也明白了真正的修行和学习是要与人打交道,是要接触生活才能从中感悟,从关系中去感悟。
过去的一切,无论是情绪还是事件,都是自己的资源“垫脚石”。
此时看到了过生活也是修炼和学习,也是有价值,陪孩子也是修炼和学习,也是有价值的,生活中每一个事情每一个片段,好的,坏的,坏的,好的,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我的资源“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