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性是不能测试的。今天我也知道了,自控力也是不能测试的。
我一早来到图书馆,感觉自己的状态还好,最起码没有太多排斥的感觉。我就忽然想了一下,就这样学习,是不是太没有挑战性了。我就打开了手机,看看自己在非常娱乐的状态下,能不能切换到学习模式。我之前也试过,感觉有用。
上午的时候,可能自己一直在绷着一根弦,不想让自己翻车。很清楚自己看手机,是为了另一件事情,而不是仅仅是看手机。所以上午的时候,我摆脱了手机,学了一些会计。
到了下午,可能是上午的成功,让自己骄傲了,就把那根弦放下来了,还有就是有些盲目的自信,就感觉上午的成功,就能说明下午也能成功一样。就像自己成功了一次,就可以证明之后的100次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这样逻辑是怎么建立的,有因果关系吗?但是自己却形成了思维惯性。
很明显,下午失败了,我一直在看手机,又陷入了以前那样模式,一边看着时间,一边指责自己浪费时间,却又不想关了手机。很纠结的情绪又再次上演。
当我把手机放下来,看了花了很长的时间,我真的又想马上给自己上一节课,来告诉有多不行。
我及时的阻止了,因为我想到要接受自己。我不想把“接受”只停留在嘴上,或者说有选择的接受。上午那个“成功”的自己,自己可以接受,到了下午,那个“失败”的自己,自己就不能接受了,就开始指责了。
其实我现在有些迷茫,我要如何接受那个“不好”的自己。其实我之前我说过,我怕自己太容易原谅自己,反而会把这个习惯变得更不好。但是不去原谅自己,事实证明,也没有多大的用处,这个习惯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我好像有个认知,接受不好的自己,就是在纵容自己。这时,我又想到了长辈以前的教育,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就会和自己发脾气。会给自己加上一个合理的理由,这个孩子现在不管,以后还会再犯,就是要让他长记性。
我把这样想法,放到自己思维的逻辑里。所以当自己感觉不好时,做了错事时,首先就是自指自己,因为以前的长辈也是这样管自己的。现在变成了自己管自己,自己依然没有跳出他们给我的模式。
我现在不能接受不好的自己,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就是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了。我一直都在受他们的影响,却不知。
我又想到了那三个女生,嘴上明白了,但是行为还是无法跳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嘴上一直说着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的不好,当遇到自己不好时,又开始各种责指。无法接受平庸人犯的错误。为了逃避这样的指责,只好转移注意力,又去看手机。又进入了自我厌弃的模式。
我之所以纠结,就是现在我学到的和以前认知,有很大不同。我知道接受自己是对的,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不知道怎么的接受方式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