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看了电影《少年的你》,看完后除了为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演技拍手叫好之余,又想到了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
周冬雨演的陈念是一个高三复读生,妈妈卖三无产品欠债,陈念每天回家都会看到墙上追债的传单;在房间学习到一半会遇到追债的人上门恐吓,不得不躲在墙角不敢出声。在遇到校园欺凌时,妈妈不在身边,整个过程都毫不知情。
易烊千玺演的北山是个社会小混混,很小时爸爸就跑了,妈妈因为带着他难以改嫁,在他13时也走了,从13岁开始挨打,却一直到遇见陈念,才有人第一次问他“疼吗”。
而电影中一直在欺凌别人的魏莱,说她心狠手辣也不为过,甚至在被欺凌的同学跳楼自杀后,内心也毫无愧疚之意。可是影片中的一个几分钟的镜头,投射到魏莱的原生家庭中,却让我对这个坏女孩有了一丝同情。当警察到魏莱找家长时,魏莱的母亲一直强调他们家的家教很严,并拒绝相信警察的话。而魏莱的父亲,因为孩子高考发挥失常复读,已经一整年没有跟自己的女儿说过话。
在这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母或缺席,或教育不当。“家庭是影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机。”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
于是在今天下午的阅读分享会中,决定推荐《正面管教》这本书。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其核心是温和而坚定。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三种不同的教养方式:
一、严厉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二、骄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三、正面管教型——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而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作者简.尼尔森提出了以下4点:
1.是否做到和善而坚定
2.是否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婴儿时期哭闹时,其实是孩子在寻求归属感和有人爱他,这时候大人如果不去抱他,他的归属感就没有得到满足;这种焦虑和没有满足的归属感会在成人进入亲密关系后表现出来)
3.这种教育方法是否长期有效
很多人认为严厉和惩罚有效,且效果立竿见影。惩罚确实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的代价和长期效果。事实上,孩子会用以下4个R来回敬惩罚。
1.愤怒Resentment
2.报复Revenge
3.反叛Rebelion
4.退缩Retreat
4.传递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
正面管教强调培养一个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孩子一生中必备的7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能力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4.内省能力
5.人际沟通能力
6.整体把握能力
7.判断能力
本书还有一个触动我的点——“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作为大人的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学会“解码”,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在我们这一代才出现的,大部分的我们,是没有在一个完全圆满的原生家庭长大的。但我想我们能做的,是尽量给自己的下一代一个好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