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后,作为家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的家长看到被孩子随手乱扔的玩具时,开口的第一句话可能是“你怎么又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但是往往采取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的家长会发现:孩子还是会将玩具到处乱扔。尽管家长每次都说,但孩子可谓是屡教不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孩子犯错后,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惧怕心理,如果这时家长的话里只包含着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心里只会剩下恐惧。
更重要的是通过家长的这句话,孩子并不能完全了解“我为什么不能乱扔玩具?我之所以不能这么做完全是因为爸爸妈妈生气了,并因此责备了我”。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犯了错,他就不会认识到错误,更不会有意识的去改正错误。
就像如果孩子把玩具到处乱扔,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你把玩具到处乱扔,爸爸妈妈或者你自己可能会不小心踩到上面而摔跤,这样就可能会受伤。也有可能会把玩具直接踩坏。想必这些都是你不想看到的,那么拜托你下次玩完玩具一定要收好。
此时孩子关注更多的是如果我把玩具乱扔,会因此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专注于感受来自于父母的负面情绪。
那么下一次玩完玩具之后,他的脑海中可能就会回想到上一次不收玩具后爸爸妈妈告诉我的那句话,也就是乱扔玩具可能导致的后果。而不是回想到父母生气的面孔和责备的话语。
孩子知道犯错的“后果”,只会惧怕惩罚;孩子知道犯错的“因果”,才能学习自律。
人人都会犯错,不只是孩子。孩子犯错后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是让孩子惧怕你的惩罚?还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因何而错?相信家长都会选择后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言语,这样做并不能帮助解决孩子犯错问题,只会伤害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首先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发泄情绪当做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首先,家长应该让孩子有安全的感觉,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会因为这件事受到家长的责罚。然后再来帮助孩子解决犯错的问题。
面对犯错的孩子,你是如何和他进行交流的呢?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