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近日读的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书籍《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作者是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吴欣歆老师。
吴老师提到阅读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阅读阶段,反思阶段。准备阶段是对书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大致了解,并依据内容来评估自己的阅读兴趣,做出理智的阅读决定。阅读阶段包括通读和重点研读。反思阅读重点指阅读的收获。
在阅读的过程部分,重点叙述了在整本书阅读中要重点梳理整体艺术架构。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整”字,“整”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作品整体的艺术架构。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曾说“凡人读一部书,须把眼光放得长。如《水浒传》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许多事体,便是文字起承转合之法。若是拖长看去,却都不见。”
在日常阅读中,我们更多的是单篇阅读,以及电子时代下的碎片化阅读,摄取的是零散化的知识碎片,很难将他们系统化。整本书阅读则更侧重于将整本书的知识、传达的情感,和阅读收获的系统化。如何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将知识、收获系统化起来,吴老师的“艺术架构”是非常明朗实用的人方向。这种架构不仅能够使书的内容立体化,也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充分地调动思维,进行比对、对照,归纳总结,必定会在获得知识提升的同时,达到思维品质的锻炼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