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次跟团游,虽然事先做了功课,以前对庐山著名景点如“三叠泉、仙人洞”等也粗略了解。可本次庐山行也真算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做得功课也基本没用上,因为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庐山瀑布”后才知道这其实只是庐山的外围景点。整个景区好象只有我们一个旅行团,冷冷清清,也好:我们拥有了整座山峰了。 三山五岳之中,庐山的人文气息最浓。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600多名诗人来过庐山,写出过上万首赞颂庐山的诗文,是名副其实的诗人之山,文人之山。但所有的诗文最有名的莫过于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了。我们全部人马选择乘缆车上行,我本来是想在征服的山峰志上记下这“庐山秀峰”的,可随大流,也只好一起行动。一辆缆车只能乘坐两人,我们三人分乘两辆,我独霸其一,这次本人可是大赚了。哈! 山上以松树为主,葱葱郁郁遮住了整座山峰,空气好得叫人后怕,这可肿么回我空气质量排名“第一”的大保定去尼?只一会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了,循音目视,就看到悬挂在半山之腰的瀑布了,因为尚远,只有一小条银丝般。随着时间流逝,高度上升,瀑布越来越粗,流水声音也越来越大了。我拿出数码相机,对准飞流直拍。移位换景,各个角度的瀑布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缆车到了半山腰有观瀑台,因刚刚雨后缆车并没有停留。这里矗立着太白的塑像,诗人正凝神观瀑,心中已迸出这旷世名篇。瀑布已经很有气势了,声响震于数里之外。由于是春天旱季的原因,瀑布规模也就是夏天的六七分之一吧,可还是能想象出诗人被惊到的神态。 缆车离地还没一树高,地上有上山的小径,很陡的样子。下方的树木怕影响缆车的运行都砍掉了,远看像一道难看的伤疤。在这道伤疤行驶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山顶。山顶上已经变成了竹林,叶子刚刚换上新装,是淡黄色,有点像北方初春的柳树呢!下了缆车,到竹林深处去,顺着铺着石板的山路寻访瀑布的源头。山中空气更加清新,一两声清脆的鸟鸣衬托出山间更加幽静。想起山水诗人的巨擘--王唯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伟大的诗作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吟得的吧? 在山间流连,不忍卒返,体会名篇的意境,心底和大诗人们交流, 心旷神怡,顿有隔世之感。时间过得飞快如瀑布飞下悬崖般不可逆转, 旅行团时间有规定,这就是总是自由行的原因之一 。只好呼朋唤友下山了。 下山和上山时间相同,缆车方向转下方,有时间观赏群峰和村落的美丽。正西边应是香炉峰了,日照下有薄雾笼罩,这可是诗人口中的“青烟”?可意境已经有了。正前远处是广阔的鄱阳湖,码头上有靠驻停泊着许多船舶。山下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建筑的新村,粉墙黛瓦马头墙,掩映在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里。真是一幅天然的田园山水画卷。 还少年时期就随父母到电影院看过《庐山恋》,剧情没记住,脑海里只有张瑜和郭凯敏两个俊男靓女的印象,给我最深印象的当然是庐山之美,让我知道了伟大祖国有这么一座美丽的山。这次游庐山,虽然未见庐山真面目,可我已经爱上了她。有遗憾的美也是一种美,我会再来的,下次一定识得她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