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由结构式家庭治疗创始人萨尔瓦多·米纽庆【阿根廷】博士、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尼克尔斯【美】博士,以及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总监李维榕教授(萨尔瓦多·米纽庆【阿根廷】的唯一华人入室弟子)联合著作而成。
本文将从认知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4个步骤,以及如何用这4个步骤治疗家庭成员的行为及心理问题这两个方面,带你感受家庭治疗的魅力;旨在将家庭治疗上的临床经验为青年学者指明发展方向,让大众更全面的认知家庭关系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
【一】什么是家庭治疗?
1、家庭治疗的定义: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被称为家庭治疗。
2、家庭治疗的目的:是协助家庭消除不良情况,恢复健康的家庭关系。
3、家庭治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治疗过程中,会更多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关系上,而非个人的状态与问题,会更多从家庭这个大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
简单理解就是当家庭中某个成员A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比如焦虑、暴躁或是抑郁,家庭治疗更倾向于从成员A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中去寻找原因,而非认定这种焦虑、暴躁或抑郁是成员A自身因素导致的。
【二】如何用家庭治疗的4个步骤治疗家庭成员的行为及心理问题?
为便于理解,我们将结合一个案例来说明。
步骤一:拓展目前的主诉;
这一步会运用在家庭治疗的初始阶段,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一般来说,当某个人出现异常行为,特别是对家庭产生影响时,家庭成员很容易对他下某种定义,甚至达成共识,认为这是这个人的问题。
举个例:在一个西班牙家庭中,22岁的二女儿Sara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且伴有自杀倾向。
在她已经出嫁的姐姐看来,Sara太过于努力了,不仅要完成大学的课程、在课余教授乒乓球,还会主动承担家庭中照顾2个弟弟的责任;在她们父亲看来,Sara的责任感太过了,这让她经常因为压力大而哭泣;而在她们的母亲看来,二女儿是因为觉得母亲太过辛苦,所以主动包揽2个青春期弟弟的所有事情。
从这些叙述中不难看出:他们整个家庭都达成了某种一致性——就是Sara是一个太乐于帮助家庭成员的人,而她对家庭产生的过度责任感,以及抑郁症都是她个人原因造成的。
在这种一致性下,Sara心理问题的真实原因被掩盖;所以,想要真正帮助到Sara,治疗师首先会打破这种“一致性”(治疗师开始为Sara贴上一些看起来诙谐幽默,实际是用于打破大家对Sara固有认知的“标签”)。
比如:当大家都认为Sara是因为太喜欢帮助家庭成员,从而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时,治疗师会问Sara,她做这么多是想保护谁吗?
在Sara的叙述中,我们发现:她的行为并不是因为她是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而是在她看来,自己的母亲非常辛苦,假如她不帮忙承担照顾弟弟的工作,母亲就得去做这些事情,但母亲其实每天已经超负荷了。
友情提示:通过此步骤,治疗师打破了家庭成员对于患者的固有认知,帮助患者的家庭用新的方式去看待他的问题。
步骤二:着重探索维持问题的互动;
当家庭某个成员产生问题并影响家庭时,大家很容易将这名成员“中心化”(所有的处理方式都会围绕着这名成员产生,比如:指责他不要这么情绪化,或是劝他想开一点)。
但其实,没有一种行为是单一存在的,个体的行为与情绪更多来源于与他人的交互关系,而非自己内部单独产生。
还以Sara的案例为例:
她一般是怎样和家庭成员相处的呢?
当父亲要求两个儿子去做某事,而儿子不愿意做的时候,Sara就会主动去管教弟弟,或是承担这部分工作;但两个弟弟并不会服从姐姐的管教,甚至会嘲笑姐姐。
当母亲感到忧虑的时候,Sara总能非常敏感地第一时间察觉到母亲的脆弱,并走出来承担母亲的工作。
从这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结构并不是由父亲母亲在照顾4个孩子;而是父亲疏离于家庭,母亲过度操劳,因为大姐嫁人离家,所以身为二女儿的Sara潜意识里成为了弟弟们的“母亲”,承担帮助管教弟弟的工作和责任,但处于青春期的弟弟们并不服从她的管教,这让Sara无助而难过。
友情提示:通过此步骤,治疗师进一步打破了家庭对于患者的固有认知,让他们重新开始思考是否是自己的做法,对患者产生了不良影响。
步骤三:结构化地集中探索过去;
在前面两步的治疗中:为了打破家庭成员对于患者的固有认知,治疗师会将问题的核心引导至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
但这种引导:很容易让家庭中父亲或母亲这样相对比较权威的角色,成为被指责的核心,认为是他们没做好,从而导致其他成员产生问题。
所以,在步骤三中:治疗师会通过探究家庭核心成员的过去,来寻找他们行为产生的原因,避免让他们产生不必要的负罪感。
依旧以Sara的案例为例:
治疗师让Sara的父母回忆他们童年的故事。
从这些回忆中了解到:Sara的父母都成长于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并且母亲都从事着非常辛苦的纺织厂的工作。
所以,Sara的母亲从小承担着照顾三个弟弟妹妹,甚至照顾所有家人的工作——这让她非常疲惫,因为她其实也想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童年只需要玩耍就好了。
而Sara的父亲有一位非常负责的哥哥,在自己的父亲去世后,哥哥成了母亲的好帮手,照顾家里,他只需要照顾自己就好。
从这可以看出:母亲不自觉地将Sara变成了第二个自己,而父亲也因为不擅长承担责任,从而不自觉地让自己在家庭中边缘化了。
友情提示:通过此步骤,治疗师帮助家庭成员找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让他们正视了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患者的影响。
步骤四:探索相关的改变方式。
在家庭治疗中,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鼓励家庭成员通过合作,来改善现状,通过相互间关系的改变,来帮助患者走出之前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继续以Sara的案例为例:
因为Sara的家庭是父亲在外辛勤工作,母亲全职照顾家里,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让父亲不那么辛苦,家里其他人很少会因为家庭中产生的问题求助于父亲。
比如两个弟弟打架了,Sara和母亲会更倾向于将问题处理好后,才告诉父亲,而不是让父亲处理问题。
首先,治疗师要做的就是鼓励父亲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告知Sara和母亲,不能剥夺他作为一个父亲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因为承担了责任后享受的孩子们对他的尊重。
其次,治疗师要求Sara的父母学会欣赏自己的2个儿子;并让他们了解到,两个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其实已经拥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不该成为家庭的麻烦与负担,不需要母亲或者姐姐时时刻刻去处理他们的问题。
最后,治疗师让母亲学会求助自己的丈夫而不是女儿,从而真正帮助Sara从家庭这个圈子里走出来,用更多时间去和自己相处,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并通过改善患者与家人的互动关系的方式,帮助患者从原本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
结语
很多人对于“门当户对”这个词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将古代那些规矩放在现代生活中就是道德绑架;其实大多数的古人智慧和经验到现在为止依然是极具价值,从底层逻辑的角度去正确解读才能品味出味道。
家庭是人类繁衍的根基,而因门不当户不对导致的家庭危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即使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很多年的伴侣,依然无法在家庭问题中的所有意见一致,这不是单纯的认知问题。
个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不是孤立产生的,更多是来源于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在家庭治疗中,治疗师首先要打破家人对于患者的固有认知,让他们从自身行为进行思考,而非认定患者是自己产生的问题。
引导家庭成员去思考,是否是他们与患者的不良互动,导致其产生异常行为或心理问题是治疗师要面对的难点;治疗师不能将这种不良互动简单归结于家庭某个成员的错误,而是应该追根溯源从这位家庭成员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这种不良行为的真实原因。
治疗师需要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去改善彼此间的互动,从而帮助患者得到疗愈——家庭之所以有温度是港湾,是因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家庭的其他成员,都应该用包容、互助、真爱和正向的态度对面对所有人,传递亲情和友爱。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通过对不同背景的家庭案例资料的详细说明,清晰地描绘了家庭治疗的过程,是学习家庭治疗评估极为宝贵的工具。
手里有再多宝贝,也不一定代表真有钱;因为真正的财富,不只是堆金积玉,更在于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成长——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和万事兴”不仅是一句传统词语,更是道出了家庭幸福的本质;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以和为贵,再糟糕的家庭与夫妻都能被治愈,这是比财富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