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两个老板没有想过要救盘那不是事实,毕竟盘越好,会员就会越多,他们赚得也会越多。他们也曾经研究过如何才能活跃交易热情、吸引新会员加入,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救盘方法。
比如说,发行第四期产品。
第四期产品的发行时机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它的发行既没有平台的稳定运行为背景,也没有按照之前产品推出的节奏,而是提前发行,并且是带着某种任务发行,这个任务就是救盘。其实平台运转出现问题,在第二期产品上市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就像前文所阐述的那样,由于收盘机制存在的问题造成了第二期产品连续几个交易日以跌停价收盘,这导致会员手中第二期产品价值贬损严重。而没有护盘行为、缺乏新入资金、产品价格严重虚高,更加重了会员的不满和恐慌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绪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公司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刺激拉升第二期产品的价格。这个办法就是发行第四期产品,交收的品种再一次选择了第二期的青麦面粉。公司试图以第四期产品的价值上升为诱饵,引诱会员购入连续下跌的第二期面粉,从而达成托市的目的。
公司“围魏救赵”式的救市方法看似可行,实则还需要一个更加重要的前提——会员足够贪心并且都非常愚蠢。只有会员足够贪心,才会先择冒险;也只有会员都非常愚蠢,才会看不清他们的伎俩。不可否认,在认知会员贪心这个问题上,他们确实没有看错,可是大多数的会员却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愚蠢。没有确定上涨趋势的出现,大多数人选择仍然是保守和理性。其结果就是,第一期、第二期产品价格仍然继续下跌,第三期产品甚至连公司补贴还没完成就开始下跌——这是前两期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这次行动,不仅没有成功救市,还进一步抽走和稀释了仅有的存量资金——所有产品的价格下跌的更深了。
再比如说,在APP里加入一个幸运大转盘,有积分的会员可以用积分来进行抽奖。
会员群里人气不旺、活力不足,一直被老板们认为是参与人数少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们反复要求我来活跃群内氛围。我做了些努力,不过确实不够投入。因为我知道气氛的活跃与会员参与投资的热情根本就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赚钱效应或者赔钱效应——只有大家赚到超出预期的收益或者出现超出预期的亏损,群内的气氛才会活跃。可老板们显然不愿意承认这个浅显的道理,他们的执着地推出了幸运大转盘。
这个转盘是我做见识过的最为“高端”的转盘:200积分转一次。看起来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其他抽奖的玩法也差不太多,而且这可是百分之百的中奖概率啊!可猫腻就出在这200积分上。按照公司的规定,会员出售手中产品产生利润的30%是以积分的形式纳入会员账户当中的。也就是说,会员如果有1万的利润将只能以现金形式兑现其中的7000元;另外的3000元就转化变成了3000积分了。所以,这一个积分就是一元钱,200积分就是200元。不得不说,这个价格真让我大开眼界,这么“高贵”的抽奖超出了我的思想预期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寒酸的奖品和极低的大奖中奖概率,让这个抽奖又成为了一个掠夺会员利润的工具。除此以外,只是在群里说明抽奖规则,在抽奖软件却没有任何提示,这让很多不关注群内信息的人,不明就里地消耗掉了大量的利润。但受骗仅是暂时的,当大家都清醒之后,这个抽奖很快就没人玩了。这个通过抽奖来活跃气氛、拉动人气、吸引人入金的办法也就失败了——当然,这只是对会员而言。对两位老板来说,自然是又多赚了一笔。
再再比如说,下线第一期产品。
这是两个老板所有救市方法中唯一有过“付出”的方法了。正如前面的分析,这个平台一直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对资金严重依赖的问题。资金就是抽动平台这个陀螺不断旋转的皮鞭,资金量越大资金缺口越小这个陀螺转得就越快,反之就越慢,所以没有足够资金进入之时也就是陀螺停转之日。也许老板们在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公司一直宣称每期发行的产品都是限时限量的。
但是,限时限量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无限制地发行产品,并且新入资金不能填补因交收和认领行为所造成的资金严重失血的话,就会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在产品滥发和过度抽血的共同作用下,必然会产生产品对于资金的相对无限量态势。这种态势一旦形成就会摧毁会员的信心,新会员不加入旧会员不加码,从而进一步恶化平台的资金环境。除非能找到愿意接盘的资金,否则这种态势很难扭转,就像我们的大A股一样。可。可问题是,谁会那么彪拿着真金白银往火坑里填呢?
所以收缩战线节省存量资金,也就是通过下线产品来减少交易产品供应,减轻资金面压力,进而缩小资金缺口就是一个救盘的合理选项。但是,要想平稳下线不引起会员反弹,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老板们需要回收会员手中的无用订单。这种需要老板们拿出真金白银的做法,显然触动了他们贪婪的神经和利益的奶酪。对他们而言,即便只是回吐一块钱,那也也无异于虎口夺食、铁鸡拔毛。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地要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所以他们绞尽脑汁地鼓动更多的人参与,找人为他们的贪婪埋单,这就是“幸运大转盘”出现的背景。
可现实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一天一天地渡过,盘面一天比一天地难看,来自会员的压力一日赛过一日的强大,直到了黔驴技穷走投无路时,他们终于被迫采取了这个我建议了很多次也建议了很久的办法。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这个办法被改造了:在下线第一期产品的同时,上线第四期产品。前一半行为的目的,多是为了展现公司护盘的决心和力度;后一半行为的目的,恐怕是想通过产品补贴来提升会员账面价值,从而鼓舞人心。他们想通过这种方法,既能达成救市目的,又能恢复会员信心,还能通过认领产品赚到一笔,真可谓一举三得。可惜,这只是老板们的一厢情愿和自作多情。出于上节讲过的原因,以及大多数会员的觉醒,这个看似救盘的行为导致了平台失血更加严重,让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资金面更加雪上加霜。所以第四期产品认领方案及第一期产品下线通知公布的时候,这个平台在事实上就已经被执行了死刑。
如此明显的道理老板们难道看不出来吗?我觉得不用怀疑他们的智商,他们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他们之所以如此设计执行下线方案,是因为他们还在打着自己那个如意的小算盘:会员想要拿到第四期产品补贴的利润,就必须继续花钱认领产品,只要有人认领他们就能赚钱,而赚得的这部分钱就可以弥补回收第一期产品时真金白银的付出;如果会员账户资金不足的话,他们还会继续充值,这样平台资金就多了起来。可问题是上哪找那么多傻子去给他们的错误埋单?
除了这几个措施之外,他们还采取了其他的自以为是的救盘措施,比如:强硬回应会员质询、加入线上客服、老总亲口许诺、还有听说的老板亲自集合会员灭火等等。可结果呢?一句话:吃饼干不掉渣,连蚂蚁都不会跟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