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菲杨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客观世界都是一样的。然而,不同视野、不同境界的人,眼中的风景却是不同的。
如果视野和境界只局限于眼前的苟且,那么看到的注定只是脚下那一块狭窄的泥地,如果真正做到了视野开阔、境界高远,那就能领略山巅壮丽、雄浑的风光。
陶渊明曾隐居南山种豆为生。面对这份艰苦的工作,其他人只看到眼前的拮据和落魄,心中只有对利益的斤斤计较。而陶渊明却展现了不同的视野和境界:他的眼睛不只盯着一寸一厘的利益,而是通过种豆对自然、生命展开思考:他不仅看打到了豆子的生长,更看见了芸芸众生成长中蕴含的规律和奥妙;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身边的豆苗,还有苍翠的南山,淡雅的秋菊,壮美的夕阳;他不局限于为了果腹而忙碌、奔波,而是达到了真正超脱的心境……最终,他领略到了与他人不同的壮丽风景,一首首的田园诗词,名流千古。
世界是一样的,环境也是一样的,为何不同人眼中的风景迥然不同呢?那是因为他们视野、境界的差异。有了宽广的视野和超脱的境界,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像陶渊明一般看到常人感知不到的风景。决定眼中的风景的,不仅是客观的物质条件,更是视野的大小、境界的高低。所以,只要我们在修炼中拓宽视野,在思悟中提升境界,就算眼前万物萧然,也能看到似锦的繁花。
一天,三名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工作。一名路人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回到:“没看见吗,在砌墙呢!”第二个工人回答:“我们在建一栋高楼。”第三个人说:“我们在建设美丽的家园。”多年过去了,第一个人仍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则成了他们的老板。
为什么三名工人后来的境遇如此迥异?这取决于他们的视野和境界。只有视野不拘于眼前的苟且小利,能看到事物更高更远的层面,只有境界不止于当下的表象,能思考到更深刻、更有意义的地方,才能收获美好的风景。如果视野和境界仅仅停留在砌墙完成任务,看到的永远是遍地的砖瓦;如果能上升到对家园、未来的建设,看到的则是无可限量的锦绣前程。
人们常说:“世界都一样,风景各不同。”不同的视野和境界,导致了看到风景的不同。有了宽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我们便能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看到独特的、精彩纷呈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