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拥有更多,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不得不选择“996”、无休止的加班等模式,希望能用时间换取更多的金钱。但是久而久之我们发现钱来得快去得也快,陷入了“多少钱都不够”的困境,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你有想过未来是什么样子吗?”,得到的回答是“不敢想,以后再说吧。”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的生活质量相比以前的确提升了不少,但是这并没有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反而更加焦虑,总是在想要和怕失去的边缘徘徊:想喝饮料、吃高热量食物,但又担心体重增加;想“丧”,但又没有“丧”的资本;想“买买买”,但又害怕没钱养老。
于是[逃避]便成为了惯用手段,用“得过且过“来麻痹自己。但问题不会消失,迟早要面对,反而越早去面对,问题越容易解决。今天我们先来谈谈未来要面临的养老问题,有人会问:”现在的老人都过得不错,难道以后养老会出现问题?”
1. 为何如今退休一代能靠着养老金生活?
近年来退休金一直在上涨,退休一代也生活无忧,但他们的生活质量能够保持不变还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第一,收入方面不止养老金。因为年代和政策关系,现在退休一代的子女一般都有三四个,这就意味着老人家逢年过节都会收到一笔生活费,在此基础上外加每个月的养老金,一年下来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第二:保守的消费观念。退休一代过去的生活大多数是由苦转甜,这导致了他们现在仍然会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爱存钱,退休之后每月的开销仅仅在于维持日常生活。
但当下的我们呢?我们面对的选择太多,很容易冲动消费、甚至超前消费,等到年老后消费欲望并不容易因此而消退,就像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想象退休后环游世界的生活,想好好享受悠闲的时光。
而且我们的下一代负担和压力只会比我们现在更大,根本不用指望他们能够为我们的养老做出贡献,更不用说现在还有很多丁克一族以及不婚主义者,所以我们再也不具备能够有子女给生活费的条件了。
2. 说到底,未来需要多少养老金?
普遍来说,年轻一族一年消费大概10万,那等退休后需要多少养老金来维持生活质量呢?(假定10万的购买力一直不变,虽然不现实,比如婚后开销一定增加,但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只计算起码的养老金目标数额。)
拿隔壁25岁的小张作为例子,假设他60岁退休(未来退休年龄延长是必然趋势),年通货膨胀率维持在3%,一直到75岁都有现在的消费能力,之后由于身体原因开始降低消费,可以只拿养老金生活。
那他退休后的前15年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呢?公式如下:
10w*1.03^35+10w*1.03^36+.......10w*1.03^50=567万!
3. 光靠社保能拿多少养老金?
社保里的养老金分两部分缴付,以缴费基数为基础,企业缴付12%-20%,个人缴付8%,且必须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才能一直拿养老金,否则只能领自己缴付的那部分。
还是隔壁小张,他现在的工资一个月10,000元,以广州市2019年平均工资8,300元一个月为例,假定日后工资每年涨5%(普遍现象),则他退休时每个月可以拿12,000元(上网搜养老金计算器可得出结果),那么他前15年共可拿约216万。
其中的567-216=351万的养老金缺口我们又该如何填补呢?
4. 难道养老梦已成空?
在基本养老金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我们要利用好手中的钱财去规划养老,毕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最可靠。
a. 理性消费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到。我们的钱不仅要花在今天,还要花在明天,人生有几十年,不要透支了未来的财富。当我们开始每个月多存一部分钱,几十年下来这将会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推荐系数:☆☆☆☆☆
b. 房地产投资
不少人喜欢“砖头”,因为其可视性强、有安全感、能够对抗通常膨胀,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但是如果把其作为准备养老金的工具会稍显吃力。因为它变现能力弱,即需要时间去找到合适的买家或承租方,所以当需要这笔钱来养老的时候,它未必能够很快变现。
推荐系数:☆☆☆
c. 基金等流动性强的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期内存一笔钱,但当我们冲动消费的时候,这类资金池子又很容易被挖空,达不到长期储备养老金的效果。
推荐系数:☆☆
d. 美金理财险投资
把钱交给专业投资部打理钱财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不二选择,特别是在低息时代,美金理财险的复利目前依然能够达到5%-6.5%,这不仅能够轻易帮助我们达到养老目标,也让我们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它作为长期投资工具,拥有安全稳定+高收益的特点,是养老金储备的优先选择。
推荐系数:☆☆☆☆☆
5. 储备养老金的方法有很多,但因人而异
从第四部分来看,达成养老金目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这不仅需要我们的执行力,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适合自己的方案,这方面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
除此之外,上述目标的达成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工作期间都能够身体健康,即不得大病、不出意外,否则巨额的医药费和收入损失将导致养老梦彻底落空,因此我们需要保障型保险来守护养老梦。
为了能够保证长期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尽快养成储蓄+投资的习惯,一生很长,放眼未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