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说:会提问就等于解决了大半的问题呢?
因为我本身不太会提问题,解决的时候也通常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而这一周,我刚好体验到一个新的方法,感觉特别的棒,就是永澄老大让我们用的方法——UDH。
什么是UDH
UDH:Use+Do+Have
用了什么,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1.先确定一个小目标
2.今天做了哪些突破和挑战?
3.刚才做的是否有好结果/有效果?
4.对于这些好的结果,我形成了哪些新经验?
5.记录到“一元笔记本”上,用、做、得到.....
方向
首先确定一个小目标。
为什么是小目标呢?因为越小的目标,就越容易达成。
那如何确定一个小目标在一周内循环并运用起来?
对我来说,目前重要的是娃的事情。那我想要要解决的问题有什么?
说实话,感觉有好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不如意他就哭闹,但他哭闹的情况又分很多种,那么这个目标要怎么制定才能小而易于执行呢?
经过一番修正,最后我的小问题定为:
找出儿子让我生气的1种行为,并找到3种解决方法。
纠偏
这个问题的确认经历了一波N折,但也就是在这个问题的确认过程当中,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提问方式是有问题的。
突然让我意识到老大在加餐中提到的:改变的本质是理解和尊重“大象”。
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我现在怎么着急呢?娃让我生气这件事情是我的问题还是娃的问题?
如果是我的问题,那什么情况下我会对娃的行为感到生气?我可以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
那如果是娃的问题,他为什么会生气呢?我可以怎样帮助他来平复他的情绪?
问题一下子就变成了两条线,让我意识到:在解决娃让我生气这件事情的上,其实我应该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行动
问题梳理清楚后,实际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发现,当我分清楚自己生气是我本身的原因,而不是娃的原因之后,我就能够坦然地面对娃。当他生气的时候,我会心平气和地跟他沟通,而不是指责他。
后记
经过5天的实践,自己与娃的关系更近了,自己也不再是那个一惹就会生气的妈妈,每天也会更加专心地陪娃。
走着走着仿佛前方出现了一道光,指引我一直这样走下去。
在此要特别感谢永澄老师,感谢所有小伙伴的陪伴,让我拥有了“我本就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