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发生在唐肃宗执政期间,第一是针对宦官专权,第二是针对藩镇割据,第三针对党朋之争。唐肃宗任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列。仅仅一百天就失败,唐肃宗退位,唐宪宗继位。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为各地司马。
二、刘禹锡
1、生平,(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两度被贬的诗豪。793年考中进士,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2、人物特点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认为天和人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他在贬谪期间的诗歌作品表现出一种顽强乐观的精神。
·表现出一种对“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的清醒认识。“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⑵,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⑶,尽是刘郎去后栽⑷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3、政治诗多采取咏物和咏史的形式
·咏物,表现在对陷害革新派的黑暗势力的痛恨和蔑视上。
·咏史,寄托对国事的关心和对历史兴亡的理性认识。
《西寨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刘禹锡是一位自觉向民歌学习的杰出诗人
《围炉诗话》中说,“梦得佳作,多在朗、连、夔、和时”。也就是说刘禹锡创作高峰是在他被贬黜时期。
创作《插田歌》《畬田行》《踏湖歌》《竞渡曲》《采菱行》,还创作不少新作,《竹枝词》《浪淘沙》《杨柳枝》《踏歌行》《堤上行》等等。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堤上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除此外,刘禹锡和白居易一起进行了填词填曲的尝试,这是文人词作的最早记录。
三、柳宗元
1、生平,(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2、进步的思想家,哲学上持本体论,认为天地万物由物质组成的“元气”阴阳变化而成,政治思想,认为历史发展取决于“生人之意”为基础的“势”。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诗作不多,仅140多首。
作品多数是贬官后所做,时事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不过,多是利用寓言形式,曲折地讽喻现实。比如《跂乌词》《笼鹰词》《放鹧鸪词》等。
《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这首诗中笼鹰的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渴望从打击中重新振作起来。
柳宗元的诗歌情调:
柳宗元是个忧郁性的气质诗人,但同时又是个积极生活的人。很容易在荒远的环境中表达胸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薜荔墙:爬满攀爬类植物的墙。
柳宗元创作山水田园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多以幽冷荒远的意象在清峭的笔墨中掩抑着深沉激愤的情思。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苏轼赞柳宗元的诗作“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意思是,表面上平淡无奇,但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文采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