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荐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只一次了,就像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读阅读类书目,怎么都绕不开这本。
觉得手机上看着费劲儿,两年前就从网上买了一本。
觉得印象最深刻地是,作者提议,初读一本书,即使书中有看不懂的,也不要着急查资料,而要享受一口气读完带来的美感。
读一本新书,不能痛快地一读到底,而要不时地停下来查资料、做笔记,挺不爽的。
后来读Spenser的《写作是最好的投资》一书,作者也介绍这样的读书方法。先一口气读完,再吸收书中的观点。
上周读的毕飞宇的《小说课》,作者对作品的解读,令我这个文化底子薄弱的小白,大开眼界,我读了两遍,并且还想继续读,被大教授喂养的感觉真好。
毕飞宇真是很会读书的人了。他深谙写作之道、读书之道。
我们看《白毛女》,只知道喜儿被恶霸黄世仁欺辱,不能跟相爱的大春结婚,逃到山上头发全白。新中国解放了,喜儿得以恢复原样,新社会让鬼变成人。
可是毕飞宇问,文学不应该关注生活吗?
喜儿从山上被解救下来,她变成了黑头发,那跟大春生活在一起了吗?她曾被黄世仁强占,大春有没有嫌弃她。
文学若贴近生活,这样的作品更接地气。
我想起作家麦家说的一句话,写作者的使命,就是把大家的感受,变成文字写出来。
毕飞宇分析汪曾祺先生的《受戒》这本短片小说,好精彩。
汪先生写的是解放前,一个庙宇的年轻和尚与乡村小姑娘的爱情。
解放前的大背景,社会动荡、战火不断。可是作者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小日子,即使男主角是个和尚。
从毕飞宇的视角,《受戒》有了普通人看不出的精彩,或者是看得出、却说不出的精彩。
汪曾祺的幽默是高级的幽默,是会心。
他怎么引出和尚呢?
有地方出劁猪的、织席子的、做婊子的,有的地方就出和尚。
婊子、和尚,性工作者和不允许有性的人联系在一起,把和尚的神秘感一下子消除了,这样的开头注定,虽是写和尚,却没有烟雾缭绕的寺庙带来的距离感。
有个和尚桌子上放的是算盘和账本,跟账房先生无异了。作者理直气壮,不然干什么呢?
作者通过引出一个偷鸡摸狗的复合型人才,拿的新鲜的作案工具,让两个年轻的男女主角因儿子的好奇心,而见面,发生故事。
虽是一方和尚,已经受戒,可是两人还是产生了美妙的爱情,和尚破了戒。
那又怎样,作者要表达的就是,不管世道多乱,我的吃喝拉撒还是要照常进行,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
最后,毕飞宇教授提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他说,这两篇小说的某些价值观是一致的,即使是香港这座城沦陷了,该爱还是要爱,该结婚谁也挡不住。
作者说《受戒》是《倾城之恋》的乡村版,是《倾城之恋》在乡村小河里的倒影,二者都有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
如何读书是永恒的话题,如何通过作者写的冰山一角,读出水下的看不见的内容,是个技术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