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给三岁的女儿洗澡,她一边洗一边玩,拿着香皂反复的搓,我提醒她要小心,可我一不留神,香皂在她手里一滑,一个完美的弧线就抛到了马桶。
我赶快去捡香皂,为时已晚,香皂正“完美”的躺到了马桶洞里,我还没有责骂她,女儿就放开喉咙大声哭,我啪啪在她手上狠狠的打了两下,她哭得更凶。我怀着二宝本来就不舒服,勉强给她洗澡,澡没洗,马桶堵了,打完她我也气的泪流满面。感觉每次给她洗澡都是搞得身心俱疲。
睡觉前我给女儿讲绘本,说好的讲三本,可是讲完她又要求再讲一遍,我耐着性子简单的讲了一遍;可是第二遍讲完,她要求再加一本书,我立马就生气了,告诉她自己讲去,我要关灯睡觉了,她又是一次大哭,奶奶听到哭声把她抱走了。
工作一天回到家,最大的挑战是女儿,吃饭、洗澡、哄睡,这些在平常不过的小事在她这里都会爆发“战争”。
早上在上班路上偶遇同事,她也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宝宝,我见过几次,又懂事有乖巧。和她聊起育儿的困惑,她说推荐我看几本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正面管教》等,我说这些书我都看过了。同事惊讶的说:“看过了,没有发现其中有很多观念和方法是很有用,特别是《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提到了养育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遵守的规则、管教方式和家长应注意的事项”。
我说:“好像是有用,可是不知道怎么实践,实践起来又忘了具体应该怎么做……。”
可能很多宝妈和我一样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读了很多的育儿书籍,可是都感觉么没有什么用?怎么才能够把看过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应用于实践呢?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很好的帮助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在走向独立创业路上,他发现“成功人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最终成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书中讲述了如何有目的的读书、如何牢记书的内容、做思维导图,以及如何把书中内容付诸实践,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作者还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把书中内容应用到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与案例。
第一,有目的的读书
1、快速摘取4%的精髓内容
如何在书中能快速的摘取4%的精髓内容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掌握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从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快速的通读序言、目录和后记等内容。因为序言和后记里有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的初衷与要点,而目录则包含一本书的结构与框架。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阅读书中的大小标题与黑体字内容,更利于我们对一本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为什么要只摘取4%的精髓内容,而不是通读整本书记住所有重点呢?因为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二八定律”,我们最常听到的二八定律是应用在社会学中,说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同样这个定律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应用在阅读中,则可以理解为“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也即是说一本书中的重点只占20%,我们只要理解这20%就可以了;而这20%中最重要仅有4%。,我们只要集中精力找到4%的精髓,就可以取得很好的阅读效果。
2、尝试有意识的输出
有目的的读书的另一个方式就是有意识的输出,有了输出这个前提,阅读更加有效率。大岩俊之提出了两种输出方式,一种是“向他人讲述”,他认为这样会更容易记忆书中的内容;还有一种是“写下来”,他认为这种形式会更有效。
关于“写下来”的形式书中提到了可以做读书笔记、总结书的内容介绍给别人等。
常用的有三种形式的读书笔记,第一种是摘录书中你认为重要的,有用内容,但是自述要控制在3、4行,不要几十行全部摘下来,这要就没有重点了,同时要标上页码,便于日后查找;
第二种是做摘要,并分项罗列写下来。做摘要时也要思考,把它的优点浓缩进行有标记序号的记录。
第三点就是写自己的感想。可以直接写在书中对应的地方,成为属于自己专属笔记。
二、用小窍门牢记书的内容
1、掌握“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反复阅读
我们的记忆是如何被大脑忘记的呢?一个叫做艾宾浩斯的科学家研究研究了这一现象,得出了大脑的遗忘规律:我们保存在大脑的记忆,在20分钟后,会忘记内容的42%;一个小时候,会忘记56%;二一天后,会忘记74%的内容;一周之后,会忘记77%;一个月之后,会忘记79%。从中可以看出,一天之后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我门若是不主动去复习,会很快的忘记我们所记忆的内容。
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以往规律,在一天结束时,及时的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和所记住的信息,以便更好的记忆。
同样,一本书若是能够反复读上两三遍,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内容,从而认识到“深阅读”给我们带来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2、利用记忆方法快速记忆
除了利用记忆规律反复阅读外,我们也可采用一些记忆小技巧来帮助我们记住一本书的内容,书中提出了几中常用的方式:
用故事帮助记忆。《故事思维》中提到,故事可以对观念产生影响,故事可以触摸灵魂深处。所以在记忆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书中内容加上自己仿佛的想象力,形成有趣的故事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
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就是把记忆下来的事物建立形象,并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如大岩俊之在书中列举一个范例,要记住“书籍”“富士山”“智能手机”“圆珠笔”等几个单词,作者是这么联想的:
一本堪比富士山大小的书籍,正盖在富士山山顶。
智能手机突然袭击了圆珠笔,圆珠笔从中折断。
这些联想虽然看起来比较夸张,但是富有画面感和动感,很容易被大脑记住。
带着感情阅读。简单来说,带着感情读,就是要一边读书,一边调动我们的感情。当阅读中遇倒好的段落,可以尽情的把自己美好的感情记录下来或者是抒发出来;读到悲伤、消极的部分,不妨停下来让自己伤心的情绪得到缓解。为什么情绪能够帮助记忆呢?因为我们大脑中与一个叫做“海马体”的区域,是负责接收记忆。而它旁边的“扁桃体”是负责情绪的;当“扁桃体”收到刺激,“海马体”就会认为这是重要的信息,就会把它记忆起来。
三、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看完一本书后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加深我们对书本内容的记忆,同时也能一目了然的看清楚书本的结构。
其实,制作思维导图也很简单,准备好画图所需的工具,即空白纸、彩色笔和书籍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自己对书本结构理解,就可以制作了,同时要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这样便于记忆。
1、掌握书的结构来制作思维导图
当我们通读一本书后,对书的整体结构有了了解,就可以按照原书的结构来制作思维导图,也就是先在纸上画出几个大的分枝,每一个分枝代表一个章节的标题和小标题,按书的顺序写完就可以了。这样一看到图就能立马想到书的内容。
还有一种选取书中自己认为重要的章节来制作,就是选择其中的几章,也按照章节、标题、小标题等形式来画小分枝。这种形式是自己“个人定制”型,也更有针对性。
2、从辅助行动的角度制作思维导图
还有一种形式是阅读了书籍后,从辅助行动的角度来制作思维导图,大严俊之在书中提出,这种形式的思维导入可以画四个小分枝来进行:
第一分枝,书,书的下一层分枝上写上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发售日等内容。
第二分枝,目的。可以从发两个方面进行,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如为了获取某种技能,还是了解某领域的信息;如何阅读?如从什么样的角度阅读,从哪些内容开始读等。
第三分枝,答案。及书中主要知识要点。这部分内容一般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对自己有益的,可以促进时间的内容。
第四分枝,总结。即自己按照书中的观点或者是提示,自己采取了什么行动,收到了什么效果,有何感想等内容。
这种形式的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我们去实践书上的内容。
四、设定目标立刻行动
1、从书本和自身需求出发制定目标,并思考现有水平与目标的差距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中提到,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够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阅读书籍后,可以把书中提供的方法和自己的需求相结合,制作可行的行动目标。
同时还要明确自己现在的水平和位置,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这样我们在行动时才更有信心和把握。
大岩俊之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很实用的测量方式,即如果说目标的状态是100%的话,那现在是百分知多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目标的差距有多远。
2、将目标分解成便于实施的小步骤,并立刻付诸实践
人是一种害怕失败的生物,有的时候,目标过于宏大,会让我们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目标分解成便于实施的小步骤,怎么分解呢?我们采用大岩俊之所提供的发百分比的方式,假如我们现在在水平是50%,而目标是100%,我们小目标就可以设置为60%、70%,直到100%。这样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就离大目标近了一步,这样行动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同时分解小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思考为了完成这10%的目标,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书中作者提出用5W1H的形式来想自己提问题,即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完?何时做完等,在回答完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具体该怎么行动了。
后来,我尝试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提到的方法来阅读和实践一些育儿书籍,对女儿不好的方面进行教育,受到了不错的效果。我知道若是想有更好的效果,需要不断的坚持和尝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读过的书才会是有用的,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