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残酷的,很多东西我们控制不了。当我们很想控制,却控制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自由,所以卢梭才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枷锁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在乎。
当你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用另一种心态经历世界的时候,就不会被许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你的心也能回复自由了。
你可以自由地拥有梦想,可以自由地追逐梦想,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扼杀你,让你打退堂鼓。你也可以像孩子那样,天马行空地描绘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哭,在这个世界里笑,在这个世界里狂奔和飞翔,一切都全由你自己决定,命运由你自己主导。
娑婆也好,极乐也好,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活出完整的生命而存在的。完整的生命是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的,所以,放下概念,放下理性,深情地活着,真切地去爱,敞开心扉去迎接一切吧!在你深情而真切的眼眸里,你会读懂人生百味,也会读懂一个个陌生的自己,从此拥有一个完整的自己。
这时,你会像旁观者那样看着自己演绎的剧情,像导演那样设计自己的剧情,再也不会陷入其中。因为你知道眼前的一切只是戏,你可以哭,可以笑,甚至可以在某个瞬间肝肠寸断,但那只是因为你在用心地感受。你的心还是自己的,你绝不会因为曾经肝肠寸断,就再也无法开怀大笑。
入戏太深的人儿啊,你们可曾听到这弦外的真言?
不痴演不真,知幻即大醒。醒痴本一味,随缘现诸行。
热爱生活的人,都会拥有一颗鲜活的心,或者说,拥有鲜活的心,才会真正地爱上生活。他明知世事如幻,明知一切都不过是痴人说梦话,也仍然会享受这个梦,在梦中,和另一个自己有哭有笑,有爱有痛。
热爱生活的人,也都爱好浪漫,喜欢自然,他们身上多多少少有着艺术气息。真正的大师,必然是这样的人,甚至他们本身就是艺术品,他们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艺术,他们能感受到风的抚摸,感受到树的倾诉,感受到太阳的爱护,感受到月亮的温柔……他们的眼里无一不是活物。
他们也喜欢行走,在他们眼里,读书也是一种行走,心灵的行走。无论是物理意义上的行走,还是心灵意义上的行走,对他们来说都是最美的享受。
在这种行走中,他们和身边的世界交谈,和脚下的大地交谈,和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群交谈,在交谈中进入另一个灵魂的世界,感受它的一切感受,体验它的一切情绪,然后完完全全地明白它,明白自己,明白很多自己早已遗忘的东西。
你还记得吗?如学传媒公众号发过一篇文章,它谈到了梵高的孤独,说梵高经常背着画板在外面疯跑,风雨不改,旁人不能理解他那种疯子般的激情和狂热,也不能理解他那种忘掉身边一切、不顾世俗眼光的单纯。
其实,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疯子,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艺术,一切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艺术,都是美妙的旋律,都会让他们心动,他们总是处在一种陶醉忘我的状态里,忘掉了身边的一切,甚至忘掉了自己的安危和健康。他们的世界,是循规蹈矩、活在规划中的人不能理解,也不可能进入的。
不过,如果在艺术的世界里走得太深、太远,心里又没有一盏智慧的明灯,人生就有可能非常悲惨。
你记得芥川龙之介吗?就是电影《罗生门》的那个原著作家,他还写过另外一部短篇小说,主角是一个追求极致,在我们看来有些心理变态的画家。这个画家对艺术有一种近乎变态的追求,就连女儿在他面前身陷火海,他也可以见死不救,因为他觉得女儿在火海中惨叫的场面实在太美太震撼,他想把这个场面画下来。
当他完成画作的时候,女儿已经被烧死了,他也因为受不了那种痛苦而自杀了。所以,陶醉在艺术中的人也需要光明的照耀,如果没有光明,没有信仰,他的艺术张力越大,他的灵魂受到的摧残也会越大。
优秀的艺术家不一定是艺术大师,艺术大师必然是超越的,但要是他过于超越当下的时代,人们就很难理解他,更不会认可他,甚至会把他当成邪灵或者疯子。梵高背着画板在田野里奔跑、作画的时候,没几个人会觉得他是大师,也没几个人愿意了解他的艺术,他的画一直卖不出去。直到他死了之后,他在艺术上的贡献才被世界所认可,他的画作也才成了感动世界的经典。
有时想起他,我会觉得很心酸,因为他的作品充满热情、力量和爱,美好得就像是童话世界,但是他活着的时候并不幸福——陶醉在艺术和创作中的时候,他当然是幸福的,可回到现实生活中的他是不幸的,他受尽了冷眼和奚落,几乎没有人觉得他的创作是伟大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近他,觉得他很古怪,就像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人,而他也不能坦然地接受这一切。
他得了严重的精神病,受尽折磨,最后自杀了——也有人说他不是自杀的,是被几个年轻人给杀了,他为了袒护那些年轻人,不要让那些人成为杀人犯,受到法律的制裁,才没有说出真相。
我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梵高确实很善良,他可以把仅有的财产全都送给一个饥饿的小女孩,自己在寒冷的冬夜里饿着肚子,我相信他也会为了保全那些年轻人的前途而委屈自己。
你说,假如他生活在这个时代,会幸福一些吗?
我觉得不一定,因为他没有那种既坚守自己,又随顺世界的智慧。
《爱不落下》 雪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