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身边一个女同学总是告诉我说她要去别的学校找别人玩。当时是记得刚入校我的想法时能尽可能多的认识一些学校里的人,这样会对环境的适应和喜爱多了起来后,再去联系之前的朋友也不迟。于是我就很对她的做法不理解,一味地觉得跟身边的人混熟是迫切的必须的。
其实我会有当时这样的想法,已经反应出心智状态与她很不一样了。
在潜意识中,我是抱有我能和很多人混熟成为朋友这样的偏见的,之后的人生中我把这样的理解带到了社会中,因为打发无聊刻意地去结交了一些我并完全不认同其行为方式的朋友,比如,爱抱怨的,没分寸开玩笑的,去别人家做客不拘小节的,说话喜欢压人一头处处显得自己高明的,我认为这都是小节可以不必介怀,但是,事实告诉我我这样做,给我的人生造成了伤害。
尼采说过一句话,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世人往往觉得这样太极端。然而事实上,当你不断自发的增加对自己的约束,认知水平不断提升,你确实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很多人很low,这样的你,虽然还是会庸俗,但那也是有门槛的庸俗,也并没有因此绝对孤独起来。
你只会发觉,以前我觉得我的不孤独原来只是误解啊。。以前和他们打成一片原来只不过是因为我误认为和他们是一个阶层而肆意浪费了多少潜力啊。
一只白天鹅,可以一时误认为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但总不能一世。
高质量的适度孤独,与低质量的打成一片,孰是孰非,当然高下立判。
真正正常的人生,当是始终阳春白雪,却也不乏偶尔下里巴人的吧。
说回前面那个女同学,,因为她思想成熟得比较早,状态一直比较不错,大学四年得到了很多身边同学的赞许。而我,总是在生活中碰到荆棘,遇到挫折也不常想得开,久而久之,同在一个圈子的人渐渐就对她有了好印象而对我感觉一般。
身边的男同学也时而跟我说过此事,我总以异性相吸这样的借口怼回去,自以为品性高洁地孤芳自赏。
恰恰我和她后来又有了一些摩擦,总是人前人后对她颇有微词。
时隔多年回想起来,恍如隔世又顿觉自己的浅薄。幡然醒悟确是回头已晚。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许她已经结婚也许她已经过着和学生时代天差地别的生活,也许已经子女绕膝幸福美满。也许再见面已没有可能,但我还希望能她能忘记我以前的暴躁与光火。
成长必有代价付出代价才能成长。希望这样的代价,一生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