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暑假去农村姥姥家,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长大,第一次看到和动画片中一样的璀璨星空,看到地平线和蓝天交接的地方,奔跑着蒸汽火车冒的烟雾。第一次用压水井,第一次在院子里的吊床上睡觉。
一颗很粗的树倒了,似乎在那里很久了。树身断裂的地方长了好多蘑菇,但是我不敢动,我怕那是毒蘑菇。做饭用的是拉风箱烧柴火,蒸出的馒头和炒的鸡,足以让人回味一生。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地面都是土的,下完雨走上一圈跟踩了高跟鞋似的。泥都粘在鞋底了,脚上一股乡村田园气息。我很担心这些泥里混杂着牛粪,所以再调皮也不想跑出去乱窜了。也正因为地面都是泥土,导致雨后总会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水洼。小的呢,天晴就会干涸,大的呢,很难干涸,除非一直不下雨。
我打小就爱看动物世界,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自然中有水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生态链。我喜欢蹲在那些干不了的水洼前面,想象那是一片海洋,“沿海”地区的蚂蚁军团、青草从中居住的毛虫百姓,全都各忙各的,没有人关注蹲在一旁的我。我撕掉一段青草,当做一艘远征的巨轮,把几只蚂蚁抓到“巨轮”之上,将它们放进“海洋”。没一会,青草还在上面水洼上飘着,可蚂蚁都淹死了。我当时想,果然勇士没能站胜浩瀚的海洋。需要给这些勇士们报仇,然后再做一艘“巨轮”,再“派遣”出一批蚂蚁。看到没,伴随一个男孩成长的是许许多多无辜的小生命。这是其中一个水洼玩耍项目,还有其他项目。比如说搅浑海水的木棒潜水艇,还有在“海洋”中建造小岛。这些项目并不是一气呵成连贯而成,而是需要时间酝酿灵感。在酝酿灵感的时候,我一般都会看着水洼发呆。其实也不是发呆,就是看里面那些小小的鱼苗。那时候我压根也没有想过,这雨水积攒出现的水洼哪里来的小鱼苗,似乎这些幻想王朝的客串角色本就应该在那里似的。
农村生活的体验并不多,多数时候都生活在城市。小区有小桥流水的景观,公园里有人工湖,年少时那些有趣的“水洼海洋论”也一直会跟着我。我知道那是一个生态链,有微生物、有藻类,也有鱼和青蛙。鱼是人工放养的,青蛙是从别的地方来到这里产卵,然后繁衍下去的。可是,小时候那积水形成的水洼里的小鱼是从哪里来的?
小时候,我自然而然的认为那里的我戏耍的那片水洼中的鱼是微生物变得。长大后才觉得这个想法很可笑,鱼是鱼卵变得,怎么可能是另一个物种变得呢。直到最近我发现不少网友也对此事有些好奇,所以就查了一下,为大家解惑。
有这么一句话——“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不难理解,鱼籽生命力很强。毕竟是生活在水里的生物,水的干涸,其它鱼类的进食,包括水质的污染,如果鱼籽没有较强的生命力,这种东西怕是早就灭绝了。鱼籽外面有一层非常坚韧的外膜,即使是在不适合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很久,因此才会有千年草籽万年鱼籽的说法,而一旦出现合适的水源或者是适宜生长的条件,这些鱼籽就会慢慢成长为小鱼,而鱼籽的质量很轻可以随风飘向各地,也可以依附在别的东西身上,四处远游,因此如果遇到一些积水坑后,就可以在这些地方重新安家,等待有水源之后再慢慢生长。比如说,鸭子。鸭子在河里“嘎嘎嘎”的傻笑,笑完以后回家。但是鸭子这种禽类很喜欢水,看到家附近有这么一个水洼,总是会再跑过去想象自己是海洋领主。这样,河里的鱼卵就被它无意间带到了水洼中。它可能被任何东西带到水洼里,比如喝水的水牛,小孩的鞋子,都能成为它们搬家的交通工具。除此之外,它的体重十分的轻。它甚至可以被风吹走,落入合适的水洼之中被激活,继续生长。一些网友甚至在奶奶家院里的水井里看到了鱼苗,还有一场雨后在阳台废弃的花盆里看到鱼苗,它们多半就是风吹过去的。只要有生存的条件,它们就会被激活,或许时间会长一些,但总有一些会成为灾难后的幸存者。
而我幼年时的那片水洼,里面可能就是舅舅家鸭子带过去的鱼苗,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根本不是鱼,是蜻蜓的幼虫。因为都是那么一丁点,又都窜来窜去,很难分辨出是鱼苗还是幼虫。事情刨根问底之后,可能会少了一些趣味性,但仔细一琢磨,水洼的趣味减少了,但鱼卵搬家的旅程却显得十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