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本质是哲学,而我认为人与人能力的差距,很大程度由思维能力决定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又与认知有密切关系,因此认知高低一定程度上是个人能力高低的本质。
前不久阅读了《认知觉醒》一书,应该说是一本很好的通识教育类书籍,也是关于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书籍,对此类书籍,我非常感兴趣。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元认知,初识此概念时,通常会联想到元首,关联理解起来应该就最高级别的认知。其实,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有用到此认知,只是当时不知道此为元认知。比如一道题做错了,就会反思为什么会做错,是知识点未掌握牢固,还是不仔细审题做错的等等,这些反思的思路就是在调用元认知。
我想很多人在业余时间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放松自我,一提到工作或者学习上的事情,思想就可能会绷紧,因为它会逃离我们的舒适区。实际上人的成长,就是要利用“舒适区边缘”理论让自己积极面对挑战。时代迅速更迭,面对未知十有八九,特别是专业领域。有的人成长较快,有的人成长慢,我认为一方面是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是缺少总结与反思。
通常专业知识是不太容易理解的,不像刷抖音音,追剧,几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因为这不是在应用理智脑。要完全深入理解我们之前未接触的专业知识,首先需要打开理智脑,其次就是需要元认知,通过运用元认知,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某一概念的内涵,进而构建整个知识体系,以下是一些建议:
概念定义:首先,确保你对这个概念有清晰的定义和理解。阅读相关文献、参考权威资料或与专家交流,以获取准确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自我反思: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问自己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基于哪些先验知识和经验?有没有偏见或认知局限性?通过反思,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认知偏好和倾向,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拆解分析:将概念拆解为其组成部分,并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看看这个概念的定义、属性、特征和应用领域等。通过分析不同方面,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对比对照:将这个概念与其他相关或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和对照。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明确这个概念的独特之处。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实际应用: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应用。将这个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思考它如何发挥作用。通过实践和观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反馈和修正:不断接收反馈并修正自己的理解。与他人交流、接受专家评估或进行反思,以便不断完善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请注意,完全理解某一概念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可能因个人经验、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而有所差异。通过运用元认知策略,你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