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个坏消息:18年马上就要过完四分之一了!
2016年在互联网业被誉为三大元年:人工智能元年、网络直播元年和知识付费元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近两年知识付费异常火热,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大趋势下,知识付费一定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知识付费尤其是“买课”已经变成了一种新时尚,不论性别、年龄、地位、阶层,只要你渴望成长、进步,或者寻求改变,亦或兴趣使然,都能找到适合你的付费课程。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屯课”以及“屯课症”这样的趣象。然而,有关社会的种种现象,似乎都能用二八定律这类的概念来解释,尤其是学习这样一种可以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修行”,往往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正确地选择,有效地学习,随后大胆地实践,并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和价值。
有多少人是像这样的:买了几门课就很有成就感,觉得已经领先身边的人,自觉头顶光环,似乎只要好好学,很快就能升职加薪,亦或像课程宣传的那样年入几十万甚至年入百万。殊不知,也许学了几门课后,反而不如从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耗费了大量经历,最后只换来了对自己的否定。说的直白点,这就是一种意淫,而且非常不靠谱。如果买了一门课,放了超过半年还未学过,那今后你不会再去动它,因为它很可能被新买的学习资料淹没了;稍好一点的,学了几节课程,有些许满足感,觉得自己变优秀了,随后又回归之前的状态;再好一点的,学完了课程,认真做了笔记,还做了思维导图,保存起来,接着继续学习新的课程,久而久之,之前学的东西也忘得差不多了,慢慢从记忆中淡化,所学的知识甚至从未使用到过,顶多沦为闲时的谈资;而只有少部分人明白,带有目的的高效学习,并付诸以“年”为单位的实践,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才能转为化价值,但这样的人注定只是少数的少数。
拿我自己举例,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大V的训练营,有一万多人报名参加,结果正式开营的时候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准时参加,大概很多人忙的连开营的时间都忘记了吧,又或者觉得抽时间回听也无妨。而大多数人的抽空基本等于没空,况且错过了同步的授课和社群活动,课程自然也就失去了效果。再到作业阶段,起初,能按时完成作业提交的也不过三分之一,到接近尾声的时候甚至不到可怜的十分之一。一个一万多人的训练营,最后结营也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保质保量的学完。现实就是如此之现实,那么当机会来临之时,会有那99%的人什么事吗?
前两天,微信公众号“新世相”推出的一个营销课程造成了刷屏,最后演变成闹剧收场,因为违反微信平台规则涉及多级分销而被封停并罚款。但是反思其刷屏的背后,不正是抓住了大众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爱凑热闹、爱贪便宜的心理。这场营销课的文案做的很敷衍,有多少人恐怕连文案都未细看甚至课程内容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只是看到了“每增加万人购买便涨价5元,直至恢复原价199元”的火爆抢购场面以及分销返现的营销套路,从而习惯性买课,顺便又感受了一把“时尚”。
有篇文章提到:“很多人所谓的学习,其实是希望通过付费报名这个过程,去回避自己不愿解决的真正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在投机取巧。”
真可谓一针见血,是啊,这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给形式主义披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而已。今天看到新媒体很赚钱,参加了“普通人通过新媒体运营开启副业月入过万”的速成训练营;明天觉得英语得好好学,报名了“这样学英语才能最有效”;后天意识到时间很不够用,又去找时间管理的课程来学习......半年后,课程屯了一堆,完完整整学完的屈指可数,运用就更不用提了,只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半年的异常忙碌,却徒增更多的焦虑。
有句话说得好,“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是越学越多,越学越杂的;可世间万物的本质和道理是越学越少,越学越精的,最后要获得的超凡境界,就是化繁为简,万物归一”。
听起来有点高深。可以这么理解:学会做减法,要精学,学以致用,与自身融合,实现价值;还要懂得选择和取舍,选择大于盲目的努力。
我们在武侠片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男主角被追杀者逼到悬崖边,毅然跳入万丈深渊,结果阴差阳错掉进山洞,觅得绝世武功秘籍,几年后重出江湖,称霸武林。影片里往往只是放到他得到了武功秘籍,却将他随后几年的潜心修炼一笔带过。试想,如果男主角换成芸芸众生,就算捡到的是视频版的武功秘籍,他多半依旧是芸芸众生。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少了经年累月刻苦修行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浮于表面。
学习,学习,学在先,习在后,光学不练假把式,如果还不停地屯课,只会进一步分散精力!搞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是别浪费时间了,有时间精力不如去锻炼去运动,起码坚持锻炼一个月,对身心健康多少会有些帮助。
屯课、装X、为学而学、泛学、学而不用,这些都不可取。选定一门课,用心学完,吃透核心内容,紧接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去实践,去行动,去验证,结合个体的不同情况,通过不断地实践让知识点在记忆中强化,通过行动加深理解,通过验证优化所学方法,使其真正变成一项技能。效果开始显现的时候,必然信心十足,良性循环。举一反三,越学越精。
还要明白一个现实问题,不行动一定不会有收获,但行动了也未必就能收获预期,因此,要做好心理建设:如果学会一项技能需要花费至少一到两年,且认定这是一定会使自己增值的技能,那就制定好时间表,花多少时间学透,分几个阶段实践,每个阶段要达到怎么样的小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好,逐个击破,累积经验。如此这般,即便最后未能收获预期,最起码知识已经刻进技能库,缺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机会。最怕的就是为学而学,机会来的时候,脑袋里除了挤出几个名词,什么应用也不会。
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报的课程太多或者同时在学的课程太多,势必会造成一种时间不够用甚至是人生苦短的错觉。将“精学”常态化,强化时间概念,做好时间管理,提高效率,切实完成的目标多了,才会有成就感与获得感,而时间自然也就走的没那般快了,也必然会少些对人生苦短的抱怨。
写在最后:
如果年初制定的年度计划是18年要学几门课看几本书,是否可以改一改:明确目标,并选择一门自己真正需要的课程,学好、学透,并不断行动、实践和验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成一项技能。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