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感慨说:小时候没有当过留守儿童,如今却做了留守女人。古有“望夫石”,今有留守女人日日作磐石守在家里,翘首以待先生的归期。这之中的孤寂委屈只有自己知晓,一个人从清晨到日暮,有时候无聊到要挠墙,过后理智战胜了情感,抹干眼泪继续笑靥如花。
待产在家,先生远在大洋彼岸的非洲,隔着五个小时的时差,我的黑夜是他的白天。网络电话打过去,匆匆说几句又挂断,之后独自回味只言片语带来的欢愉,比得了糖的孩子还开心。
闲来无事的时候,村子里随处逛逛。发现留守女人还真不少,在家待产的、全职太太、男的外出务工,女的因为现实原因只能守在家里。可我发现她们中大多数是头发蓬乱的,冬天成天裹着一身棉衣棉裤,脚上拖沓着一双拖鞋随处逛。或者翘着二郎腿在炉火旁烤火磕着瓜子说着东家长西家短或者抱着手机嘿嘿笑又或者坐在麻将桌前“运筹帷幄”,让人看不出一丝生气。
我从未加入这个队伍,不是自命清高,只是感觉生活还有另一种活法。毕竟脸是我们能够展示给别人的最直观的名片。长相是父母给的,但成年后我们得为自己的脸负责,不求绫罗绸缎加身,浓妆艳抹,最起码干净整洁的装束会让人眼前一亮。
我也发现如果自己哪天邋里邋遢、蓬头垢面的就会一整天无精打采,做任何事情都会敷衍了事,提不起劲。“女为悦己者容”固然不错,但更多的不为悦人只为取悦自己,是一种对生活认真的态度。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百无聊赖地泡在孕妈圈里,每天抱着手机看各位孕妈的吐槽,大有看热闹不嫌事大之嫌。常看见不是这个孕妈吐槽老公出轨就是那个吐槽家暴那个又吐槽婆媳关系难处。那阵看得我都有些心里失衡了,先生一个信息回复不及时我就会想他是不是外面有人了?继而就是一阵歇斯底里的猜忌和胡闹,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思想怪圈。
后来我远离了那个满是负能量的圈子,回归了正常。人有时候就是环境产物,总会被周围环境影响。只有信任才是感情的基础。
舒婷在《致橡树》里写道: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归根结底一切的猜忌都是来源于自身的不自信,情感思想太过于依附于对方。自己若是强大,又何惧风霜呢?
“碗池里堆积的餐具、垃圾篓堆满的垃圾、地上散乱的脏衣服……”所有的这些都让你心烦意乱,你总在想等我看完这集电视剧,等我刷个朋友圈再去处理。于是等啊等,时间一不小心溜走了,你开始懊恼埋怨自己怎么这么命苦,生活这一地的鸡毛让你要炸毛。
但如果把时间往回拨,你放下手机将衣服放进洗衣机、倒掉垃圾、洗好碗,再拾掇下自己,做顿美味犒劳下自己。一切都来得及,这一切都只需要你做到自律,那你自然淡定从容优雅了。换一种行为方式,世界都开始变得不同。
我种下的郁金香风信子种球开始冒出绿芽,婆婆问我这是种的大蒜吗?可以吃吗?我哑然失笑。在他们那一辈人看来,养花这种风雅的事情实在无趣。又不能当菜吃又饱不了肚。
留守在家,情感空虚,有大把的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打发?如果没有点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而且自己也会像饿狼一样盯着那个远游的人,恨不得时刻卫星定位追踪他。久而久之,自己的视线越来越狭窄,自我存在的价值好像就是为了监视那个人,问他讨要爱。
为了避免陷入这个误区里,我让自己每天忙碌起来。每日晨起给自己制定一张日程表,按部就班完成好每日事项。整理内务、看书、瑜伽、散步、听音乐、每日坚持写作、学习新的菜品、没事蒸点馒头包点饺子、画画、手工、书法……,我的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对先生的关注也减少了些,内心焦虑缓解了不少,每晚都能睡得踏实安稳。
在生活之余,适当培养一些与生活无关的兴趣爱好,虽然挣不了钱却会让我们内心更富足充盈。
我见过很多女人婚前都是精致的公主,婚后却懒散放纵得像个女仆,她们一致认为已经结婚了,一切尘埃落定,没必要再花费精力经营自己。
婚姻不是休止符,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进入婚姻,我们将有更多的必修课:夫妻相处之道、育儿经、婆媳相处……。我们该时刻警醒自己,保持饥饿状态去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充实提升自我,在无聊电视剧上浪费的时间应该更少些。
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暂时分离,但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毕竟生活容不得我们撒娇耍泼,我们只能做“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古时丈夫上阵杀敌,妻子在家照顾子女侍奉公婆,却还不一定能等来丈夫凯旋。最起码如今我们还能穿越时间地域的阻隔,所以咱还是得安定好大后方。尽可能让自己忙碌快乐起来,做一个优雅的留守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