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在西餐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进入国内市场以来也一直在高端西餐消费中占据主力。
随着生鲜冷链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也渐渐普及或者被普及了牛排消费,在一线城市购买一块高等级的牛排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对于已经被普及了多年牛排知识的消费者来说,牛排市场的价格之混乱仍然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不小心智商税就缴的咔咔的。
所以不妨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经常能够购买到的牛排渠道价格是怎么个分布情况。
Online vs. Offline
线上 vs. 线下
电商的指数级增长决定了线上线下的渠道需要同样被关注,一直都说线上渠道的牛排参差不齐,那么线下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New Retail vs. Super Mkt
新零售 vs. 传统超市
进口超市的分布在魔都还是很广的,所以常见的社区进口超市G Super和高端进口超市City’s Super都应纳入比较的范畴之内。同时盒马这样的新零售渠道是绝对不应该被忽视的。
PK Rules
比较原则
决定牛排价格的因素其实相当复杂,除了显而易见的牛种,谷饲天数、部位、等级,牧场品牌,甚至屠厂厂号。当然很多渠道对于非专业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很多时候并不习惯于去了解那么多的信息,而商家能给到的其实也很有限,只有非常专业的少数牛排卖家,才会给予足够清晰完整的信息。在市场供货层面,甚至于不少有着多年牛排经验的批发商,对于牛排的了解往往也是一知半解,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市场更加混乱。
所以壹块牛排这次PK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只比较西冷、眼肉、菲力三个经典牛排部位的价格,其他部位严格来说无法纳入牛排的范畴,所以不计入统计,但可能在部分描述中会提到;
比较对象主要是澳洲安格斯和澳洲和牛两个牛种的牛排,安格斯有谷饲天数的会标注天数,有等级的会标注等级,也有部分什么信息都没有只有牛种的。也有部分超市会有国产的龙江和牛这种不是很常见的品类,也会列出供参考。如果是简称的和牛,均指澳洲和牛,日本和牛虽然解禁,在零售包括批发市场还没有看到影子;
不刻意区分冰冻与冰鲜的牛排价格,现在的缓解冻技术,肉眼基本无法识别这些是不是真正的冰鲜牛排,而且缓解冻适当,冰冻和冰鲜的差别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所以就暂不做区分;
和牛品牌混系情况基本都没有看到标注,所以就不列明,偶尔有的品类会标注纯血和牛,但从中文标签本身是无法鉴别的;
壹块牛排只关注硬核的牛排知识,所以所谓的儿童牛排、拼接牛排都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只讨论原切或者整条的进口牛排,如果有需要对于一些专业描述做讲解的,会根据各位的需求推出相关科普;
M9以上的因为不是官方定级,所以有些渠道出现的M12等级牛排就不单独列出在比较范围之内;
每家商场的灯光和拍摄条件相差较多,手机拍摄白平衡也很难调准,本身牛排肌红蛋白跟氧气接触的条件也不同,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的颜色差异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只做客观比较,各位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购买渠道;
G-Super
绿地全球商品直销中心
好的,废话不多说我们直入主题,从附近的绿地G- Super开始看起。
品种并不多,好几款都只有价目表没有实物,跟疫情期间的线下备货量减少肯定是有一定关联。
安格斯眼肉,没有标注天数和等级,一眼看上去M3应该问题不大。
澳洲和牛M5西冷
澳洲和牛M5眼肉
绿地G Super的和牛价格在线下渠道其实还算可以,安格斯未标注等级和谷饲天数和厂号,无法判断价格水平,总体属于中规中矩。
Carrefour
金桥碧云家乐福
金桥家乐福因为地处碧云板块,一直以来因为周边外籍的居民比较多,所以印象中这家家乐福跟虹桥那家比较像,一直会有偏西式的食材供应。可是看下来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印象。
家乐福没有安格斯,只有未标注牛种的澳洲谷饲牛排。
谷饲100天西冷
谷饲100天眼肉
这个大概是线下看到最低级别的澳洲牛排了,因此价格在线下确实也不算高,眼肉53元一包,按照重量200g折合成单价265元/kg,西冷折合173元/kg。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位很奇葩的选手了,龙江和牛是什么来路?台湾某盛集团第一批引进到国内黑龙江养殖的和牛品种。
龙江和牛眼肉
标签写的是和牛牛排,部位很明显就是眼肉,标签上没有等级信息,不过看看这油花分布再看看价格,也只能呵呵了。
龙江和牛西冷
价格跟眼肉是一样的,油花作为和牛来讲真的太一般了。
金桥家乐福颠覆了我以往的印象,并没有出现比普通超市更多的高端西餐食材,连安格斯都没有有点出乎意料。
City’super
City' super
下一站是近两年高端进口超市中的佼佼者City’ super。
平心而论,City的顶级牛排品种是所有线下渠道中最齐全的,从澳洲安格斯到和牛,等级M3-M9都有供应,而且最周到的是还有一个干式熟成的牛排柜帮定制客户进行熟成处理。
就是这里的柜台小姐姐,嗯……大姐姐,不是很友好,强硬的不允许我拍照,只能简单抓拍了两张。
和牛M5眼肉的花纹基本符合该级别特征
牛排产地、品类、等级的展示非常清晰,种类也很齐全,但牧场分割厂等更专业的信息从标签上是没有办法获取的。
如果我们说的是价格,那就完全没法看了,无论是安格斯还是和牛,都是天价,当然定制服务还是比较贴心的,适合对于价格完全免疫的小伙伴。
Ole
Ole精品超市
下午的第一站是Costco,但Costco太过奇葩了我还是放到后面再说,就先说Ole的情况吧。总体而言还是中规中矩的进口超市,不同的是这里供应的普通谷饲有270天的,目测可达M3,虽然没有注明是都安格斯,但如果确实是270天的话那基本上是安格斯。
和牛的主力是M6,西冷和眼肉都有。眼肉在特价,折算下来其实还算可以。
很唬人的纯血和牛嫩肩和牛小排,看到这个价格其实已经不想说话,懂的自然懂。
同样很唬人的和牛大米龙,如果你只懂看花纹,那确实很漂亮哈哈。
Ole的品类还是比较齐全的,具体的牧场厂号等信息同样还是看不到,价格的话只能说,到进口超市买高端牛肉的都是真土豪。
Costco
开市客
终于轮到Costco这个很奇葩的存在了,疫情已经稳定但还是没有料到一个工作日会有这么多人,进车库还需要排队。
废话不说,直奔肉类专柜。跟其他渠道不同的是,这里多了美国牛排的货源,但价格要高不少。按照USDA标准的Choice等级对应澳洲等级分布目测大概是M2-3的级别,所以性价比其实并不高。
再看看澳洲安格斯的价格,这下真的大跌眼镜,不夸张的说秒杀所有渠道,包括线下线上,谷饲天数是安格斯比较标准的150天,油花因为是整条的看不太清楚,可以按照M2级别的安格斯来算,这个价格也是毫无疑问的底价,而且是出自243厂的分割。
如果只想买入门级的牛排,选择Costco的这款眼肉毫无疑问是最具性价比的。
西冷整条的更是低到了99.9/KG,只为了补充蛋白质的健身人士可以考虑。
菲力的话,整条的要比切片的便宜100/kg,即使考虑到损耗和人工,整条的还是非常有性价比。
不过今天在Costco这里没有看到更高级别的和牛牛排,无论是美国还是澳洲牛排,都是入门级产品,很难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Costco鉴于自身供应链的特殊性,这款安格斯属于凤凰243特供产品,很难完全做到横向比较,整条包装尤其是超过6kg的眼肉对于个人消费者也有一定门槛,但从性价比来说,这些都没毛病。
Fresh Hema
盒马鲜生
盒马鲜生是新零售的代表,食材覆盖也比较广泛,自然一定是要考察的,他家的app上品类更加齐全,查询也很方便。盒马的特点是品牌众多尤其是新品牌,级别品类也很多,一般买家很容易挑花眼,今天就列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中规中矩的安格斯200天谷饲M3西冷和眼肉。
很奇葩的一款产品,纯血和牛但居然是M3级别,按照纯血和牛的养殖成本如果只出M3的产品肯定是血本无归的。
相比而言这款就正常多了,入门级别的和牛产品,价格对比普通的线下门店要亲民一些。
这款M8还是相当有性价比的,对比线上的也不差。而M9+明显就要贵很多。
所以在盒马买牛排是有一定门槛的,首先要对牛排非常了解,能够在各种品牌中选择性价比合适的产品,如果再加上门店的打折促销,还是有可能遇上比较好的价格。
Result
比较结果
安格斯及普通谷饲
为了便于比较,安格斯牛排就不按照等级再细分了,由于Costco的存在,普通超市的普通谷饲也只能是被秒杀的结果。
按照部位的比较,其实应该菲力最贵一些,因为这次探店商家只有Costco和家乐福最低档的牛排有菲力,所以会出现平均价格的偏差。
澳洲和牛M4-M6级别
这个级别的价格差异一下子就被拉开了,按道理这个比较包含了三个级别看起来无法做到完全一对一比较,但级别这个事情说穿了不要太过纠结。盒马的价格相对来说是亲民的,而City’s Super和Ole仍然符合一贯高端进口超市的定位,价格居高不下。至于盒马为什么价格能做到相对亲民,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这个级别的菲力在线下渠道已经很难看到踪迹了。
澳洲和牛M9+级别
大部分超市都没有这个级别的澳洲和牛售卖,除了品类齐全的City’s Super,但价格确实只能看看,纯血的更是高出天际。盒马覆盖的品类非常广,尤其是app端,而线下门店实际上没有那么齐全的SKU。
到了顶级和牛的级别,仍然没有菲力的踪迹。
线下渠道的综合选择
如果对于牛排的需求只基于吃肉的需求,或者只是需要补充蛋白质,那么去Costco闭着眼睛买吧,299的会员费几次就回本了。牛排高端玩家又不在乎性价比的,City’s Super的品类覆盖和定制熟成服务完全可以满足你。而恰恰是中高级别的牛排渠道市场上几乎是真空的,对比了一下老斯手里的供应商渠道,价格和品质上的碾压基本上是全方位的。
微信公众号关注壹块牛排
打破信息壁垒,
跟老斯尽享米其林美食。
END
爱美食,会生活,
不懂食材怎敢自称顶级吃货。